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共100分,选择题请填写在表格内,非选择题部分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所用到的原子量:C12N14O16S32H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A.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B.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D.推行自行车、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B.滴水成冰C.花香四溢D.铁器生锈3.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健康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C.缺钙会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D.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智力低下4..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他人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已知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9B.66C.115D.1645.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镁粉用作照明弹B.铜丝用作导线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液态氮C.干冰D.高锰酸钾7.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分子是A.HCHOB.HSCNC.NH3D.H2O28.下列物质名称和对应的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A.铝aLB.硫酸钠NaSO4C.氧化亚铁Fe2O3D.氯化铵NH4Cl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B.墙内开花墙外香一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1.根据如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12.下列装置在不添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无法检查其气密性的是1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C.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15.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A.光合作用B.食物变质C.人的呼吸过程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17.区别下列物质所用的实验用品错误的是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C.二氧化锰与黑色铁粉——水D.二氧化碳与氮气——石灰水18.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D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B.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C.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20.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21.作为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甲原子质量是这种碳原子质量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B×10-26KgC.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D×10-26Kg22.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肘,收集一氧化氮应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