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VIP免费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1/3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2/3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3/3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其寓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思寄子由①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催”有“催促”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的郁闷心境。(2)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拉走。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世俗合污、意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二)姜夔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雪融化了一半,细草从沙土里露出了头。运用了细节描写,预报早春,点明了时令。(2)夜色掩映,竹树掩映,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形态,而是写了梅花的香气。(紧扣题目中的“除夜”这一特定时间,不写梅花形态,只写梅花香气)以虚写实。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梅花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