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做法经验建议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9日讯(记者陈淋)今年5月,XX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深化省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方案》,明确2014年全面启动深化省属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2017年完成。其中,7户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今年基本完成,其余企业2017年前全面完成。这标志着XX省属国企改革潜入‘深水区'。近日,XX省国资委组织召开了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通过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西')等几家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经验分享获悉,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国企管理去‘行政化'色彩后,‘市场化'导向也更加明确,企业发展活力也被强有力地激活。分配制度改革: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业绩好就能拿高薪XX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层面90%以上是国有独资企业,企业股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哪怕是1982年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的中国华西,对此也深有感触。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安直言:‘再不改革,企业就活不下来。'为适应市场需要,2009年中国华西便率先开始三项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对我冲击很大。'李安内心深有触动。‘改革之前,公司里驾驶员年薪能拿到8万,而承担了较高工作压力和风险的部门负责人年薪则是12万。这是很不合理的薪酬体系。这不是简单的8万和12万年薪的关系,而是和市场对接的关系。'在李安看来,对公司业绩付出较大的部门负责人,年薪应该更高。因此,在三项制度改革时,中国华西就先从绩效考核开刀,从部门负责人到普通员工,薪酬全靠能力和业绩说话。‘驾驶员和部门负责人的年薪,变成了6万和40万的对比。但是部门负责人要拿到40万,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李安说,把严格的绩效考核纳入薪酬体系后,打破了原来吃大锅饭的情况,体现了制度公平性,企业发展活力也被激活。2009年公司规模只有30亿,今年已经达到100亿。他深知,公司内部若没有这种活力,根本没法如此快速的发展。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XX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商集团')和四川旅游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川旅集团'),分配上的市场化标签同样越来越突出。据川商集团党委副书记任玲介绍,通过建立管理人员考评档案,及时兑现绩效结果。并实现‘效益升、工资总额增;效益降、工资总额减',打破传统的工资总额分光吃光,实现企业自主管控人工成本,人均创利最优化。‘完成目标任务获得相应薪酬,超额的重奖,不能完成的个人拿钱填补。'任玲说,去年子公司主要负责人高的年薪达80多万元,低的不仅有的没有绩效薪酬,还扣了基薪,全年只有6万元。'劳动人事改革:市场化选聘打破“铁饭碗”全体起立择优坐下随着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国企正式员工便拥有一个‘铁饭碗'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国企职工‘铁饭碗'的观念,也正在转变中。从国企干部到一线普通职工,全部纳入市场化选聘。今年年初,川商集团进行了一轮全集团管理人员大竞聘,通过严格考核,有60位管理者晋职又加薪,其中有17人是被破格提拔的。然而,也有11人因未能达到岗位要求被降职降薪,甚至有的管理者被辞退。‘这就是我们在人事改革中,进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全体起立、择优坐下’的科学竞聘机制。'任玲说道,我们在全集团内公示选拔中级管理人员职位、条件及报名情况,竞聘结果充分体现测评组及专家意见、民主测评结果和竞聘人工作业绩,同时抽调专人组成考察组,严格考察德、能、勤、绩、廉等情况,提交集团党委研究。并对拟聘任人员进行任前公示、任前谈话和廉洁谈话。市场化选人用人,在近几年新组建的国企中,尤为普遍。2005年注册成立的四川富润企业重组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富润公司'),从一开始就用市场化标准进行制度设计。‘对企业来说,市场化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三项制度改革的成败。'这一点,富润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林罡体会最深刻。‘对我们来讲,国企薪酬肯定没有一些民营企业有竞争力,我们如何用好人,把工作抓好,弥补短板,尤为重要。投资公司的特点是人不多,运营对象主要以资本为主,所以从制度层面的设计,就要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