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故事篇一:歇后语里的故事歇后语里的故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领袖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护,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奉献天鹅。路过沔(miǎn)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依然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明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点头。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读书。一天,乘教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非常疑惑,上前咨询:“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咨询:“哎呀!铁杵这么粗大,如何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本人,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授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成心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制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获得赤壁之战的成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如此一个故事:商纣(zhóu)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协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本人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非常难获得文王赏识。因此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明白,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事实上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非常多鱼。咨询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非常尊敬的),因此主动跟他交谈,发觉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协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篇二:歇后语故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是指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仙人。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钟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萧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点头。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有一天,八仙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入水中,以显“神通”而过。诸位仙人都响应了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入水中,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经典故事来比喻各自有一套方法,或各自显示本领,互相竞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东吴老将黄盖向周瑜上火攻赤壁之计后,有想出了写信向曹操诈降的策略。为了使生性多疑的曹操相信,黄盖和周瑜机密定计之后,在一次帐前军事会议上,黄盖成心说曹操兵多将广,东吴兵少力弱,交战必败??周瑜气急之下将黄盖推翻在地用军棍痛打,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让人抬了回去。这件事被曹操明白了,认为一个屡立战功的老将,受此凌辱,气愤之下写信投诚,完全是情理中的事,所以毫无疑咨询了,因此中了计。事实上,周瑜打黄盖完全是预先商量好的,人们从这件事中援用出了这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3000多年前,老太公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