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十九经济学常识(含详解)考点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李嘉图关于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的主张;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考点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及相互关系;价值规律的作用。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考点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和评价考点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和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对应学生用书第246~249页)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2012年浙江自选模块,07,10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追求自我利益的本性从未改变。正是由于这种逐利本性,百姓日常所需物品的价格提高,市场上的供给会随之增加,价格下降供给会随之减少。这样,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管理人员可以各守其业,尽其能,得所欲,这一切就好像冥冥中有一个高明的指挥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一样。因此,良好的政府应该对这种人类本性因势利导,有所规范,而不是与民争利。结合材料,分析司马迁上述观点与斯密经济思想的相通之处。审设问:本题要求分析司马迁观点与斯密经济思想的相通之处,这就需要围绕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回答问题。审材料:根据设问中的要求,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司马迁认为,追求自我利益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使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得到自我调节,政府应该对这种人类本性因势利导,不能与民争利。知识链接:斯密的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斯密对政府职能的认识。思维过程:根据设问和材料内容,找到司马迁和斯密理论观点的相通之处,从对人本性的认识、价格对资源配置作用以及限制政府作用三个角度组织答案。答案:第一,司马迁和斯密都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第二,他们都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具有通过价格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第三,他们都主张应该尊重市场,限制政府的作用。2.(2012年北京文综,38(2),7分,节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审设问:此设问包含两层要求:首先,对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进行评析;其次,根据评析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审材料:本题主要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作为背景。针对设问可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知识链接:斯密的关于分工的观点等。思维过程: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是什么”、“怎么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种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对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答案:(2)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斯密正确认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3.(2012年江苏政治,36A,12分)一些国家曾秉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矿业等以换取工业品;但发展的结果却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附加深、国际经济地位低下,并未享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农业虽没有比较优势,但政府仍大力支持其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大量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高科技对以色列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农业不仅确保了自身粮食安全,而且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