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VIP免费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1页
1/30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2页
2/30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3页
3/30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153~155页)灿烂的中华文化本考点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属于高频考点,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常有所涉及;“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属于低频考点。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知识方面讲,要特别重视对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的理解和运用;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重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活动的异同,并从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包容性。1.(2012年安徽文综,7,4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D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①错误,应排除;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实践,②表述不准确,应排除;京剧、文房四宝、剪纸……等“中国元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③④入选。2.(2012年天津文综,2,4分)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海峡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特点,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两岸文化的差异,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3.(2012年福建文综,32,4分)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解析: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杜甫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大地诗人”,一直被人们所敬仰,是因为其诗歌关注苍生疾苦,还因为来源于“生命的体验”,即来源于社会实践,所以要想文化经久不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而且要反映人民呼声,所以B项正确;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追求,A项错误;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并非仅仅源于善良本性,C项错误;先进性不是传统美德的特点,D项错误。4.(2011年广东文综,31,4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题干中“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是中华文化有顽强生命力且源远流长的表现,①②正确。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与时俱进,③错误。④材料中没体现,且“促进”的表述过于绝对。5.(2010年广东文综,32,4分)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广东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征,A项正确。B项否认了各地文化间的联系,C项否认了文化间的共性,B、C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