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老师的启示》读后感这是看似一件简单而又非常普通的一个案例,但这个事件不仅反引出一个园长是如何对这类问题,还可以看到作为当班老师的解决方法。园长是家长,老师,孩子三者之间的调节者,是园所发展的灵魂,出于保护老师,关爱孩子融合家长的目的,通过问题悟出管理的不足,才能建设好美好和谐的园所,才能有利于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文中的案例是:开学不久,响响不愿上幼儿园,妈妈要求园长帮他换个班,理由是响响不喜欢班里的老师,老师也不像原来班上的那个老师那么喜欢他了,“喜欢”不仅意味着家长对老师的一种期望,希望老师能够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好感,能给予一般意义上的教肩与关爱,其实,每个家长都有充分的权力希望和要求教师“喜欢”自己的孩子,喜欢每个孩子本来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有责任了解,关心,接纳和热爱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这也是幼儿应得到的基本权利,但是教师尚无法一一了解到每一个“独生子女”的特殊要求,有时也难于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每一孩子,“喜欢”每一个孩子,因此,家长也要充分理解老师,对老师有合理的期望。但是我又想:其实小朋友不喜欢这个班也有其它因素的,第一感情,老师与小朋友相处久了是有感情的,不舍得以前的老师,第二环境,小朋友换了个新环境,有点不熟,感觉全是陌生的,第三,是沟通问题,老师与小朋友的沟通和家长的沟通。当时园长听了家长的一番话后,园长并没有急于答复,而是请家长回去等消息,再去班里了解情况,这里可以看到园长处理这个问题是比较慎重的,并没有一味迎合,但也没有马上拒绝,而对教师也没有盲目的批评,与老师进行了诚恳的交流,及时帮助引导教师调整教肓方式,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一段时间过后,小朋友很喜欢那个班了,更是喜欢老师了,响响妈妈说不用换班了,这也是一个沟通的问题,也是当班老师找到自己的一个缺点,这个就需要时间,老师慢慢的融入小朋友的心里,第1页共6页与家长沟通后的结果,小朋友接受了老师,就会喜欢老师,要让小朋友喜欢也是有多种方法的,这个也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也不能过于去迁就,宠爱一位幼儿。一味迁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的。幼儿园里主要是加强家长,孩子与老师的交流沟通,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汇报幼儿的近况。家长配合教师反应幼儿在家的现状,配合好教育,互相沟通就能够避免案例中此类问题发生。第二篇:老师的启示老师的启示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冯昊一读完这篇文章,泪水竟然充满了眼眶。感动于教师的爱,感动于学生的爱,小爱和大爱汇集成了我们所感动的爱的海洋,成就了一个人。一句“老师像妈妈”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是啊,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天使,具有爱心的教师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她们会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或成功而感到快乐,也会为孩子的每一点退步和失败而感到自责和难过。我们的学生都像一棵棵幼小、稚嫩的树苗,她们的成长需要父母、老师的精心呵护,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狂风暴雨的催残,在她们将要枯萎、跌倒之际,作为老师伸出关爱之手拉她一把,扶她起来,让她们重新振作、继续追求幸福的人生,让我们成为她们一生中的“贵人”、“最棒的老师”,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快乐、教师的快乐。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国也开始注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发展,因此我认为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鼓励孩子,讲究评价的策略,这对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孩子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克服一切弱点、缺陷和苦难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让孩子展现自己的价值,享受人生,就必须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一种自信的生活态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他们的内心活动自然也不一样,我们应走进孩子的心田,用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心灵唤起心灵。其实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做着好老师,不同的是好老师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内心感受,让孩子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在孩子的学习中遇到好老师是他们一第2页共6页生的骄傲。用心读过这个故事后,心里久久地感动着。记得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人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