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来了”读后感读过《城管来了》这本书,谈不上思绪万千,但绝对让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先不说自己是从事城管工作这一职业的,让我有一种亲切感。这本书本身就有很多吸人眼球的地方,网上有那么高的点击率,无论是赞扬还是贬义的,我想“城管”两字有那么高的出现率,正因为现在城市管理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已经息息相关。作者从一个基层城管队员的角度,用诙谐幽默的手法描述了从“网络愤青”到“优秀城管队员”的心路历程,并且通过日志的方式讲述了工作中的日常见闻,城管“暴力执法”是如何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小吃摊背后有哪些令人震惊的秘密。在日常琐碎的城管执法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囧人囧事。……文笔幽默麻辣,生动形象。其实作者通过展示了城管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书中内含的“对话姿态”更具社会价值,更引起了每个人如何客观看待城管群体的理性思辨。书中内容所描述的就是每个城管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到自己,有几段内容让我颇有感受:例如第二章的第四节(p37),“城管抄走的水果哪儿去了”,就像书中所说的:有好多人在吵吵,说是扣来的东西我们自己吃了,或者分了。这是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一种声音,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搬弄是非。作者通过直观的阐述让读者了解到“暂扣、处罚”的流程,通俗易懂,如果只是简单的把条例条款照搬照抄,很多人可能都理解不了,甚至是造成一种误区,因为问题的所在是太多的负面报道使“城管”在很多人的心里“妖魔化”,也许这是城管进程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但随着近几年城管形象的不断改善,特别是《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更规范了城管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有效执法。还有例如第三章的第六节(p86),“疏堵结合才是王道”,就像作者在这段中的最后一句:这个很自然,必须有。这是市场经济。商贩的存在是社会现象,有效的引导,这才是城管执法根本的解决办法。作者在书中带着一种思考去解决问题,就第1页共7页像我们在平时也需要带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观点去做好工作。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也深有体会,城管执法无论在什么地方,是一个城市管理与无证商贩的磨合问题,存在矛盾,也存在共鸣点,关键是怎样在矛盾中达到平衡。就我们大队的现状,所面对的这些人群,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就是磨合矛盾达到平衡的一种方法,这才是体现“疏堵结合”的精髓。书中的语句看似平常,其实内含了作者很多的思考,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无形中会联系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有些许的感受和大家共同探讨:1、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无证拍照的商贩,大队尝试“差别化管理”的勤务模式后,我们在一线执法的队员明显感觉到压力的减轻,效果却有显著的提高,以前一些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当然这是建立在“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理念中所推广的,而一整套执法、监督、服务的流程是对他们管理的无形约束。在尝试这种模式后,有其他零星商贩前来要求申请,这是一种管理的成功,更是对他们无形的约束。因为要申请,就必须要有承诺,这种承诺是建立在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我们也可以给他们建立诚信档案,最终确实符合要求,再设置这样的“点”未尝不可,或者是淘汰先前不合格的,形成一种良性的优胜劣汰竞争环境。今年是在世博大队的第二年,大队提出了“精细化、差别化管理”勤务模式的尝试和探索,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又一个新高,也是对大队每位队员的一种挑战。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如何能运用好。取决于每位队员的贯彻和实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第二篇:城管来了读后感拨开“妖魔化”的迷雾,还原真实的城管——《城管来了》读后感韶城的各个行业中,除了自己混饭吃的行当和心理咨询以及武术界(这个行当鱼龙混杂,骗子甚多,当可另起一篇谈谈,这里暂且不表)之外,老刀比较了解的就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实际上,老刀混的行业跟城管八竿子也打不着,业务上第2页共7页没有任何交集,对于这个行业的一些了解缘起混入城管开放日两次,所以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城管的整体面目依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毕竟隔行如隔山嘛。这几天,城管的一位朋友借了本书给老刀瞧瞧,这本《城管来了》的作者“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