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茶录》读后感VIP免费

《茶录》读后感_第1页
1/10
《茶录》读后感_第2页
2/10
《茶录》读后感_第3页
3/10
《茶录》读后感蔡襄的《茶录》分为上下俩个部分,上半部分主要论述了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半部分则主要论述了制茶工具和品茶器具。蔡襄认为陆羽的《茶经》中没有记载建州的茶,丁谓的《茶图》中独记载了茶的采制,至于有关于茶的烹试却没有见到过。所以写了有关于建州茶的《茶录》。论述茶色的时候,蔡襄说饼茶的膏油在其表面所以有青黄紫黑这些颜色的差异。饼茶的纹理华润的是好的,黄白的受水不好,青白的比较好,青白比之黄白更佳。而在茶香的时候,蔡襄认为茶有自己本身的香气,进贡的茶有其他香料体香,但是建安的人弄茶的时候都不用香料,怕把茶的本身香气夺去。在茶味的时候,认为茶的品质和产地和用水有关。在论述茶叶的贮藏的时候,要讲究茶器和方法,应该藏在温暖干燥的地方不能放在阴冷潮湿的地方。在下篇介绍的了各种茶具,主要讲解各种茶具的评价标准。说明要弄好茶是要各个方面具备的。较之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介绍了产地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及要采取的措施,认为要阴阳相济。把天时和茶叶的优劣的影响相结合,认为在制茶的时候要在一日之内造茶完毕,如果过夜则茶的色香味就有了改变。《大观茶论》的吸取前人的经验的同时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介绍了茶的有关知识。《大观茶论》对于茶叶的采摘有着严格的限制,采茶要在黎明太阳出来就停止采茶。采茶不能用手指揉,避免汗渍等对于茶叶的品质影响。《大观茶录》的出众在于“点茶”,描写了点茶的手法和力道的大小与工具的应用,以及点茶的时候的茶汤的变化。为后人研究宋代的点茶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第二篇:茶殇:中国茶品牌发展忧思录前一阵子"西湖龙井"因难以支付500万元赞助资金,倒在奥运门槛外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刚刚对中国茶业兴起的一股自豪感荡然无存。且不说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能够随手拿出500万而不皱一下眉头的富豪在中国何止千万,更何况是每年稳坐中国gdp头把交椅、卧虎藏龙的长三角江浙沪一带。在第1页共10页上海、杭州就一栋算不上顶级的豪宅、一辆中上水平的跑车,甚至是一部中小投资的电影,都不止500万,却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难道作为有着千年制茶史、饮茶史的中国,一涉及“国饮”兴亡,资金就捉襟见肘了吗。更何况是关乎茶圣——陆羽之乡的名茶。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西汉时,茶已是宫延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可以找到证据显示,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就是中国茶文化,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为何当我们翘首以待“刘翔以天才的速度与豪气跨越2008”的同时,我们几千年来“茶叶王国”的骄傲与底气,却反而越来越远了。是市场经济太残酷,中国茶适应不了市场竞争,只能退居为世界名牌茶的原料。还是我们不懂经营,不敢经营,不愿经营,将中国千年的“茶”优势拱手相让。俯观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是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地位的真实写照。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比上年2028万亩增长7.2%。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公斤,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去年219.2亿元增加13.1%。我国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1: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生产方式各有侧重。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工方式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我国茶叶生产主体主要有:一家一户的茶农;茶商或茶叶大户;委托加工基地;第2页共10页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场。我国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机制为主。2。区域分布明显,茶区快速发展。我国红茶区主要在广东、云南;乌龙茶区主要在福建;花茶区主要在福建、广西、湖南等;名优茶区主要有浙江、湖南、四川、安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茶录》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