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3年,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化同步”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和“两新”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五个一百”农业示范工程,全面深化统筹综改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总结综述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以强化管理为着眼点,不断健全统筹城乡运行机制1.加强领导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统筹综改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两区”建设、村庄整治和“两新”工程建设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乡镇(街道)合力抓。二是狠抓工作部署。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9次,认真学习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暨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农村工作,着力推进土地整治、农房改造集聚、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综改考核等工作。三是注重巡视督查。坚持区主要领导带班,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随机抽查。同时,区、镇(街道)两级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强化舆论监督和宣传。2.完善政策制定,明确发展方向。一是出台《xx区2013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2013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二是先后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畜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的意见》、《xx区“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xx区促进城镇有机更新政策意见》《xx区“四边三化”行动实施意见》等30多个文件,将“三改一拆”与城镇有机更新紧密结合、“四边三化”与城乡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土地整治与“两新”建设紧密结合,畜禽养殖减量与农村生活环境整治相结合。三是出台了《关于开展xx区2013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考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部门、镇(街道)工作职责,强化考核导向,加大农房建设、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指标的第1页共8页考核权重。3.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有序推进。我区以“强农惠农富农”为出发点,加大“三农”资金投入。2013年公共财政安排“三农”资金83583万元,同比增长8.56%。其中,公共安全、节能环保、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指标同比均大幅度提高。全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总投资7399万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25个,总投资2366.21万元。上报小型公益事业项目5个,总投资348.14万元。兑付粮食生产和良种补贴3598.64万元,发放农机具补贴325.78万元。王江泾镇在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中累计完成城建投入27.7亿元。美丽乡村建设精品路线、精品村、农村保洁等累计投入项目资金9200万元。“城乡统筹一体化”农民安置房建设国家开发银行融资项目融资到位16亿元。(二)以机制创新为突破点,切实深化统筹城乡配套改革1.推进户籍改革,完善落户政策。先后制定出台《xx区深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操作细则》和《xx区新居民积分制落户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调整购房落户、投靠亲属落户、引进人才落户等八种城镇落户类型,完善计划生育、住房、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管理制度改革各项配套措施,切实保障进城镇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截至11月底,全区共有2183人落户城镇,其中购房落户620人,投靠亲属落户288人,引进人才落户31人,市内迁居1226人,本地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8人。2.创新准入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我区率先实行农业项目准入制度,出台《农业产业项目准入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将产业项目划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类,引导限制类产业升级改造和有序退出,严格控制禁止类产业发展;畜禽养殖等生态效益差的项目将逐步改造和有序退出;符合引导方向的产业项目将在财政支持、用地落实、指导服务方面获得优惠政策。2013年共受理项目14个,准入9个,淘汰项目5个。同时,我区率先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清洁化生产试点,2013年成功创建首批清洁化生产企业20家。3.推进“三资”建设,提升村级管理。探索“三资”管理第2页共8页新机制,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区。全面完成112个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银支付”方式,节省村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