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摘自现代公共关系学一、藏族新年称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1月1日开场过年,藏历年节约3—5天。传统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又叫“转山会”;6月14日前后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的“达玛节”;6月30日吃酸奶子的“藏戏节”,又叫“雪顿节”;8月1日举行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二、苗族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是苗族新年。四月初八是苗族青年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的日子,现在成了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也是布依族的节日之一。三、蒙族一般一年一次的“那达慕”大会,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是自治区、盟、旗都举行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唱歌、舞蹈等。四、回族开斋节,回族又叫过小年,每年9月(伊斯兰教历)戒斋,10月初开斋。凡戒斋的人,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天饮食,期满20日是,寻看新月,见月即行开斋(如不见那么封满30日),次日为开斋节,恢复正常饮食。新疆各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尔代节。每年从“开斋节”那天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回族又称过大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把“古尔邦”节作为他们的新年。这个节日,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10个民族的宗教节日。五、傣族泼水节是在清明节后的4月13日至15日,现在傣历为6月,是傣族新年,浩大活动确实是泼水,因而叫泼水节。六、壮族歌墟(歌婆节)是壮族人民浩大的歌舞节日。节日活动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现在“三月三”的规模最大,少那么两三千人,多那么过万,参加歌唱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老年歌手,壮歌一般分五言、七言两种,每首都是四句,既是游戏又能传递感情。七、白族三月街也是“观音市”,在每年3月15日至20日是,是云南及邻县各族人民大的集市和节日,人们聚拢大理,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八、彝族火把节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连续两三天。晚间,男女老糼点燃火把,观察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火把游行过后,青年男女开场欢乐地歌舞直到天明,被称做“阿细跳月”。九、哈尼族新年有两个:一为6月,一为10月。6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十、水族过端,水族话叫“借端”,意为过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岁首,每逢“亥”日,按适应互相往来庆祝。自1959年以来,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一个亥日,举行传统的赛马和群众性的文娱活动。篇二: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风俗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风俗白族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一样,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傣族傣族的严重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满族满族受汉文化的妨碍,节日与汉族相近,注重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存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现在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苗族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盛大。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怒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