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走路的苦涩》读后感1998年底,遇市级班子换届,有很多人还曾为我没进班子打过抱不平。不过这类话我从来也没当真,或许是当面恭维说的奉承话,或许是别有用心探口气的话。如果那都当真,一是说明我这人政治k不成熟;二是可能形成心理不平衡,而影响情绪、影响工作。当政府秘书长、市长助理照常工作。这样年底得到了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认同,让我“混”到了市级领导班子。在此位子上时间干长了,又有人说些酸楚、苦涩、调侃的话。在“官本位”观念仍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有些人说你在政府干了两届了,还是一个“裸体”(非市委常委)副市长;有些人说你不会走上层路线;有人甚至由此推断你可能是“工作能力差”、“水平欠佳”、“是不是不会搞关系”等等。职场上时间混长丁,我知道其中的一些道道,也深谙其中的“潜规则”,知道走上层路线可能带来仕途上的某些好处,知道就像太阳系的行星运行都有自己的轨迹和规则,脱离了运行轨迹和规则,你就会运行艰难或出局,但我不愿意放弃我做事、做人的准则:“扎扎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还是走自己的路,在其有限的任期内,多干点为民的实事,让别人去说吧。不会走路时常也得罪领导,得罪同仁。我这人是个宜性子、急性子个性c在很多正规的会议上和与人的工作交往中,我讲话常常不会转弯抹角,观点图明,直抒己见,当然是坦诚相待。尤其是办事决策干脆果断,从不模棱两可。这种风格在我走路中也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我走路时一是急、二是快由此一不小心就超前了。说来不怕大家笑话,年轻时谈情说爱时常被恋人拽着,险些由此闹翻了脸。时至今日,休闲健身时老婆很少相随,因为我走她要小跑才能跟上,由此也常常受到老婆的数落。时间长了家人及亲友对我快步走在前面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职场上走路超前是犯忌的行为,除非你是这次同行之中的头头。这些年我确实不自主地也经常“犯忌”。有一次与市里一位主要领导陪省里几位客人到我市考察,当时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要看四家企业,两个工地,随后还要进行座谈。为在第1页共6页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每到一处我就不经意地就走到了几位领导前面。这并非是有意想当“领头羊”、“抢镜头”。如果真有镜头在我面前提醒,我这点职业常识还是有的,马上会后退或靠边的,我是一个不喜欢新闻报道或上镜头的人,好在当天活动也没有带记者。中午陪客进餐,领导要我尽情给客人敬酒,而我又不胜酒力,说来大家可能不大相信,我有点恐酒症。自己恐酒,当然也就不会主动给客人敬酒,更不会与客人斗酒较劲,比洒功高低了。这时,领导半真半调侃地说道,我给你送一句话:“见官莫向前,喝酒莫退后”。仔细一想,认真一回味,其味道比桌上的高度茅台酒还苦涩。我当时的行走、喝酒的行为都犯了职场大忌。这句话对我后来的走路还真是发挥了不小的警醒作用。当然不是走上层的路子,而是走在建设工地的路上,走在下基层的路上,走在为民办实事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走自己的路,不误人歧途。愿未来的人生之路多有快乐,少点苦涩。人到中年,早就悟出了:世界上有平坦的路让你走片光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第二篇。《会走路的人》优秀读后感暑假里,我再次翻开那本《会走路的人》,细细品味一番,感觉受益匪浅。《会走路的人》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爷爷的作品。刚看到书名时,不禁让我想起了春秋时代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走千里路的人,也是要从脚下的第一步走起的。《会走路的人》这篇故事讲述一个中年人,买了一套大部的历史书,他下决心要读完。中途,他受到许多干扰,常常不得不中断,但是他从不放弃。三年以后,坚定不移的他终于完成了“伟大的阅读”。这篇故事的主角看似中年人,但我心目中的主角却是“恒心”。有恒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美质。如果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总以为有了目标,就事半功倍了。很少考虑到每条道路都会有坎坷崎岖,那又应该怎么面对呢。常人总以为,做事就像溜滑梯一样,起点在滑梯的顶端,目标在滑梯的下方,只要往下一第2页共6页滑,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达成目标。可事实却往往出乎意料。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时常会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