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常规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常规主讲人佘娟.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冲动传导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分类:一、按病理生理分2.异位心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1)被动性异位心律(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2.病理性(一)冲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分类:二、按临床心率变化分(一)快速性(二)缓慢性1.过早搏动2.心动过速3.扑动和颤动1.窦性心动过缓2.房室传导阻滞(1)窦性心动过速(2)室上性心动过速(3)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正常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房结性心律,简称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导置;P波后必有QRS波群,PR间期为0.12-0.2秒;成人频率在60-100次/分。儿童比较快,新生儿通常为110-14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病因1、生理性健康人吸烟、喝茶、饮酒、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发生。例如站立位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卧位则变慢。2、病理性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可没有症状或主诉心悸,长期发作可致心排血量减少。查体示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有力,成人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偶有高达200次/分。.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规律出现,每分钟100次以上,P波后必有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略短,QT间期略短。.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病因1、生理性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老年人等,一些手法,如按压眼球、颈动脉窦按摩、呕吐等可引起2、病理性常见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胺碘酮、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临床表现多无自觉症状,当心率过于缓慢(少于40次/分)出现心排血量不足,患者可有胸闷、头晕等症状。.心电图特点缓慢出现窦性P波,频率为60次/分以下;P波后必有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正常或略延长,QT间期延长。.过早搏动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也称期前收缩,是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因1、生理性:可发生于正常人,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情绪激动、发热等均可诱发。2、病理性:常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和甲亢性心脏病等,洋地黄类,锑剂、奎尼丁、氯仿等毒性作用,低血钾、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等均可引起。临床表现1、症状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时引起乏力、头晕及胸闷,并可使原有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加重。2、体征体检可发现在基本心律间有提前搏动。.心电图特点一、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不同。2、P-R间期>0.12秒,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相同。二、房室交界处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与窦性的相同。2、QRS波群前后有时可见逆行P波,P'-R间期短于0.12秒,或没有P'波。其代偿间期可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三、室性早搏•1、有过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异常,时间大多≥0.12秒。•2、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面相反,S-T段随T波方向移位,其前无相关的P波。•3、有完全性代偿间歇。.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整齐的心律。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