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历史简介篇一:中国历史五代十国时期的地图及概要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地图及概要一、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后梁(907~923年),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由于皇帝姓朱,为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2、后唐,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都洛阳,历三姓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891年,唐朝封李克用为晋王;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后梁。后唐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进意义。3、后晋(936年—947年),五代之一,石敬瑭(即后晋高祖)所建,都开封,历二帝,前后十二年。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洛阳登基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领土的丧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4、后汉,高祖刘知远建立。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占据中原,但是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中原,定都于汴京(今开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5、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甘肃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领兵抵御北汉和辽的进攻时,在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发动了“陈桥兵变”,灭亡后周。二、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和北汉)1、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907——925年,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2、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之一,(934—965年),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共31年,965年灭于北宋。3、吴国是一个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后扩张到今苏皖两省全境、浙中北、赣东北部分地区。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到达鼎盛。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4、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兴旺,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严重奉献。南唐也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5、吴越,是春秋吴国、越国故地的并称,泛指如今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一带地区。春秋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而又出风雨同舟(吴越同舟)之典故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吴越民系是陈旧的江东民系,共同缔造这片地域。“我欲因之梦吴越”道不尽吴越江南之美。6、闽(min)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