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之前版这本书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惭愧的很,我并没有拿到书像高尔基说的那样“我读书,就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没有立马如饥似渴地进行拜读。前段时间偶尔翻看,觉大不同。管建刚老师的语言很质朴,很平实,就像是一个长辈在跟我们这些年轻老师谈心一样。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浅入深出,把道理放进一个个平平常常的小故事里,振聋发聩,令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当然,在此,还要感谢黄校长慧眼识珠,将《不做教书匠》这本生动的教育理论书籍从烟波浩渺的书海中拾取起来并推荐馈赠给我们,使得我们有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使得我们对自己的职业重新又来了一次审视,内心感觉非常幸运。本部书籍一共有八个章节和一个后记。后记很短,但是管建刚老师在后记里德一副联还是要提一下的:“不抱怨,不欺诈,不拖延,也不希望他人这么做。多读书,多时间,多研究,要多带动他人这么做。”管建刚老师以此自勉并与我们共勉,诚然,看到这幅对联我心里有愧,因为我身上有个“惰”字,使得我离这幅对联是相当遥远。出了校门的我们,在社会上挣扎过,又重新进入了校园,对社会的经历的思考和对以往的审视应该要来得比应届生来得更深刻一些。因为我们比别人吃过更多的苦头,虽然我们比别人有着更多的经历,虽然这是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一直在同一个地方摔倒,那只能说明自己没有那个头脑或者说没有那个能力走过这个坎,迈过那道沟。所以说,一副联,已经告诉了我们至少要克服一个惰性。人皆有惰性,天下没有无惰性的人,但是有惰性或大或小的人。我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惰性降至最小。本章八个章节,分别强调了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要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要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要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要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要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和要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些章节总体上强调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所要达到的高度,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方向感,即要求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方向。职业定位是一件大事,关乎到我们将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只第1页共4页有确定了方向,自己才会下定了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约束感,即自我约束能力。坦言之,我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常的差,这也就不奇怪高考我考的很好,大学毕业却没有有优异的成绩毕业。高中的时候有人管着,所以自己没有那个机会马虎松懈。到了大学,解放了,自己也就落后了。在社会上的这几年里,我越来越体会到大学时候自我放纵对现在造成的恶劣影响。这点也是我必须重点加以警戒的。责任感,即是对自己和对学生付出该有的责任,一个伟岸的男子,第一点必须是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教师,我们就必须要承担起深厚的责任,向我们所谓厚重的目标前进。上进感,即要求我至少要向一棵树一样力争上游,做一棵被茅盾先生所写的力争上游的白杨。一个人,只有有了追求,自己的灵魂才不会空虚。自己的生活才不会空洞,才不会像在大学里一直说郁闷无聊。奋斗感,即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坚强地去努力。只有奋斗,才会得到自己所需,才能成就自身价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自己努力去追求去奋斗,才能在自己所在的职业范围内达到自身期望的高度。专业感,谈到具体的,即是要求我们具备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材解读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试卷编制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一天就所能具备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每一天里从每一件小事里慢慢地积攒力量。智慧感,要求我们做事要动头脑,不做莽夫。学生不会不要只会急着干吼。要用头脑去思考,去解决每一件看似棘手的问题。慧眼识珠、慧眼识人,讲究的都是“慧”字,要求的是我们具备聪明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只有只会的教育才配得上人的灵魂的事业。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不妨多想想,多问问,多向老同志请教请教,集思广益,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与成长。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我对做一名有亲和力的教师这点的理解。亲和力的狭义概念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所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其广义概念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对所在群体施加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