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读后感第一,中医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它更是反映中国古代人思维方式的一门哲学。中医处处体现着辩证和整体的哲学思想。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来确定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中医在认识疾病的时候,不仅辨病而且辩证,区别“证”的不同,进一步确定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感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西医开的药通常是康泰克、白加黑、泰诺、快克等等,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都是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西药在治疗感冒的时候是针对感冒的症状用药,只是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感冒。感冒在中医上的说法就显得复杂一些。感冒依据病因可以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热型。风寒感冒的表现有无汗、身痛和流清涕等,常用辛温解表的中成药,如正柴胡饮冲剂。风热感冒的表现为喉咙痛、浓涕等,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来治疗。中医强调的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不给外邪入侵的机会,因而在用药的时候将中药和人体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某个病毒、某个细菌。用针灸治过病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明明是这里痛,为什么医生在那里给我针灸。治疗胃痛一个很好的穴位是足三里,它在小腿上。如果从西医的观点来看,这两个位置根本不搭界。那么针刺足三里这个穴位到底是怎样治疗胃痛的呢。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简单地说,足阳明胃经从头一直到脚。刺激足三里这个穴位,气血在整个足阳明胃经都会流通,所以能把看似毫不关联的两个部位联系起来。第二,中医不仅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还把天、地、人给结合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第1页共13页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还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中医上有个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天的阳气旺盛,人的阳气也达到了四季的高峰,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里就是把人和人所处的环境给结合起来了,利用特定的气候条件来治疗将病之病。治疗未病之病、将病之病,体现了中医学注重预防的特点,中医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疾病,而不仅仅是等到疾病发生、发展时再采取措施。第三,中医很务实,它有独到的实用性。中医治疗疾病不仅仅依靠中药,它还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等等疗法,这些疗法往往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的特点。小时候不爱吃药,有时候感冒了就会去刮痧。刮完痧身上热乎乎的,很舒服,很快感冒就好了。有次看到一个学中医的同学的状态,说她去病房看望亲属,旁边床位有个病人咳嗽不止,她听到了实在觉得心疼,就帮他按揉了一下合谷穴,结果咳嗽马上好很多。住院的这个病人他肯定用了止咳的药,但是可见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按揉穴位,没有挂水、没有用药就有了这么明显的效果。目前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普通群众的生活还停留在维持生计的水平。条件较差的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医少药的情况。中医一些疗法的廉价性正好能很好的满足这部分群众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人民的健康状况。中医并不会因为其价廉而降低疗效。西医在其强力而对抗性的指导思维下,治疗疾病都是通过用药、动手术、放疗等等。在目前以药养医的体制和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生开一些贵药,不仅效果不佳,其副作用更是给人体带来一定的伤害。有时候面对一种疾病,用尽了各种西药还是没治好,中医却往往手到擒来。上面谈到了中医的思想及其好处,但是目前中医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第2页共13页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体系,由于时间久远并且基础理论都是古代文字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