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武汉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07班姓名学号:刘梦婷(20XX08141178)石成程(20XX08141179)杨丽(20XX08141180)刘元超(20XX08141189)翟宇堂(20XX08141204)武汉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20XX年3月28日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一、小组成员:刘梦婷、石成程、杨丽、刘元超、翟宇堂二:调查内容:1、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及权益保障问题;2、农民工子女问题;3、农民工工资问题;4、农民工生活环境问题;5、目前工资上涨给农民工上级带来的压力问题。三、调查对象: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所调查的农民工主要是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还有一些身边的农民工如自己的亲人朋友。我们是通过工地现场与民工交流,电话交流,网上搜索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归纳总结共同做出这份报告。在此次调查中,以性别来看,男性农民工115人,女性农民工54人,分别占68.05%和31.95%。以年龄来看,18岁以下第1页共15页农民工有4人,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37%;18岁~30岁的农民工有82人,占48.52%;30~45岁的农民工有69人,占40.82%;45岁~60岁的农民工有14人,占8.28%。以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水平的最多,有81人,占47.93%;其次是高中或中专的41人,占24.26%;小学的占16.57%,而较少是大专以上和识字不多或文盲。由此得出以下有关农民工结构的结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在增加;有文化的人去务工,没文化的人去务农;大部分农民工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职业流动经历。四、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工作。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农民工是指那些户籍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兼有农民身份和工人职业身份的劳动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使单位面积耕地上所需劳动力的数量急剧减少,每个农业劳动力耗费在其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上的劳动时间越来越短,在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这就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园进城务工,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大军,潮水一般涌向城市、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他们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和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目前由于存在许多体制性的矛盾,无法充分吸收富余转移的农民工,就出现了许多农民工问题,如工资拖欠、权益受损等等。因此,有必要及时有效地反映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现状。五、调查内容: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及权益保障问题负责人——杨丽一、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我去施工现场时,工地总人数中女子有几个,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30到45岁这之间,只有负责看管材料的人有五十岁第2页共15页的。施工工地上的工人分为三种:小工,及负责提灰,提砂浆,挑砖,挑沙等体力工作的人他们一天的工资为60元;瓦匠,即负责切墙等技术性工作的工人,他们一天的工资为80元;师傅,即在切墙,粉墙等技术性工作中比瓦匠有更好能力及更快速度的工人他们一天的工资为90元。二、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1、劳动关系不规范。2005年上半年人事劳动局对全市的砖瓦窑厂、石灰石料厂、小煤矿的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治理,共检查了376家用工单位(其中砖厂64家,石灰石料厂127家,小煤矿185家),这些单位共使用农民工15172人(其中砖厂1996人,石灰石料厂1924人,小煤矿11252人)。检查中发现,有144家单位没有或未完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砖厂29家涉及农民工759人,石灰石料厂45家涉及农民工1222人,小煤矿78家涉及农民工5139人),无证经营63家(其中砖厂54家,石灰石料厂9家)。检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用工秩序比较混乱,大部分砖厂没有营业执照,不具备用工资格;部分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