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我读过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收获主要有两点。收获一: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应该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我们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就事论事,就教育谈论教育,结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子,眼睛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自觉地把其他学科其他门类的思想或经验借鉴过来,就能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收获二。我认识到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播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的美丽。本书的内容简介中说。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书的内容简介不知是不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但它确实反映了作者教育思想的局限性。我有两点疑惑。关于师生关系。读过本书,我有一种感觉,书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简直是一种猫和老鼠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就是管理学生,而不是教育学生。班主任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站到了学生第1页共2页的对立面,挖空心思地去对付学生,运用兵法去战胜学生。班主任站在学生面前,像是警察与罪犯之间斗智斗勇,永远重复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这本身是不是教育的误区。作者在自序里说,他最忧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的学生看了这本书会有什么想法,他们会怎么看我。他们还会像以前那样尊重我吗。作者为什么忧虑。为什么不敢坦然面对学生。是否心虚。反正如果我是《顺水推舟》里的林巧,我能恨这个老师一辈子。如果文中的林巧是作者的女儿,这件事能否这样处理。教师在境界上应该远远高于学生,我认为。《礼记》说,教学相长,班主任和学生应该是共同提高的进步伙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朋友。当作者回忆起这段教育经历时,他的感觉中有甜蜜的成分吗。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