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浅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咨询题,确实是特别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处理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咨询题,诸如把孤单感、好静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本人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成心破坏纪律,等等。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咨询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作法,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基于此,谈几点认识。一、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学校德育向来有所谓“大德育”概念之说,确实是把一些十分重要的而又没有实际部门承担的各种教育都纳入德育来抓,诸如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平安教育,社会实践,乃至于青春期的性教育等,无所不抓。关于德育的概念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不必过多去理睬,几十年来在实践活动中有一点大家是明确的:“德育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是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道德是指道德质量,如‘五爱’,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老实正真,勤劳英勇,艰辛奋斗等等。从上所述,明显看出德育的注重公德,无视私德,即注重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而缺乏对个人、本身、内在的道德,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的辅导。而心理教育侧重于这一方面。因而,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学校德育工作的假设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协助学生提高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加强承受挫折、习惯环境的才能。”最近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将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心理教育目前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注重,去研究,去应用,往往不承认政治思想咨询题外还存在有心理咨询题,故而在处理学生咨询题时常把心理咨询题作为思想政治咨询题去处理,不但不能处理咨询题,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说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确实是心理。一个植物人尽管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顿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表达,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根底。按素养说,身心素养是根本素养,所有其它的素养,如政治道德素养、文化技能素养都要构建在身心素养之上。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文化技能素养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养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文化技能素养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的内容之一,它与政治、思想、道德内容严密相联络,不能分割,但又各有各的本身规律。二、施行心理健康教育须先转变三个观念。1、教育观念的改变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今后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觉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制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展。而心理素养恰又是其它所有素养得以构建的根本素养。2、健康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侧重身体健康,无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开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更好地习惯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习惯才能。因而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3、成熟观念的改变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假如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要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开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而,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咨询题,惯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