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信札》读后感座风力谷物磨坊,坐落在普罗斯旺地区中心,静静地留在罗纳河谷一片满目青松和绿色橡树的山坡上,时光在它身上淙淙流淌,青苔和绿藤缠绕着关于风力时代的记忆。直到有一天,都德成为这磨坊的主人。他开始触摸磨坊斑驳的墙壁,凝视星光下沉默的风车,坐在吕勃隆山上独自看那忧伤的流向天边的黄昏……都德展现给我们的是洋溢着浓郁现实主义气息的童话世界,他在硝烟弥漫的时代,留给我们一部水晶般的经典。那些清新的文字就是这样伴着风的吹拂、星星的闪烁、云的翻滚进入你的大脑,不知不觉中有淡淡的草香在阅读中弥散开来。我们可以看到蒸汽革命的浪潮怎样让风车翼子永远停止了转动,什么是科耳尼耶老板的爱和忧伤;塞甘先生小山羊与恶狼搏斗时信念的感人至深,以及作者对虚伪的教会的嘲讽和对付出艰辛脑力劳动者的体恤和同情。每每读到感动之处,我便会想到这样的情景。在一座几近颓圮的小磨坊里,住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派领袖,在瓦蓝的天空下,用满腔赤诚的爱抒写着普拉斯旺淳朴的民风,为每一个平凡村民的忧伤而忧伤、痛苦而痛苦、哀怨而哀怨,他冷笑凌驾于人们头上的虚伪的教会,狠狠地鞭笞着这些丑恶的人性,却反过来为真和善掬着一捧同情之泪……当我们跨过遥远的国界为《最后一课》泫然欲泪的时候,不难想象他面对普法战争国破山河在的屈辱,怎样把眼泪通过手中的笔转化为感人的诗文。一切期待因爱而生,一切怅惘都是因为爱的失去。《磨坊信札》的字里行间总渗透着一种带着爱的童话性暗示,一些淡淡的美丽的忧伤。在《满天星斗》里,我们可以被这样的画面深深感动:小小的牧羊倌和漂亮的小姐并肩坐在吕勃隆山上看满天璀璨的星星,讨论这些发光的天体是否有朋友、有父母、有情人。“就在同时,有一颗美丽的流星从我们头上朝同一个方向滑落,好像我们刚才听见的哀怨带着一道光芒。”我相信只有孩子般纯真的心才可以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我们噙满泪水,这些唯美细腻的诉说充满了人性之美。这颗塞纳河之心啊,若第1页共15页不是饱含了诗人的特质和对生活的热爱,会写下这样优美的篇章吗。都德留给我们的是一阵穿梭在芦苇之间的和风,一片照亮心灵天空的金色阳光,一声月光下的轻唱,一个含着眼泪的微笑。是的,简单的外表之内,是一颗敏感深刻的心啊。“这世上一切都会有个结束,而且应当相信,风力磨坊的时代就如同罗纳河上的马拉驳船,大革命前的最高法院和大花图案的男礼服一样一去不复返了。”都德如是说。古老的磨坊已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成为回忆了。可当我们遥望这亘古的苍穹时,会不会想到庄严星辉下那普拉斯旺的磨坊,那巨大的风车,还有那个留下许多信札的人呢。还是交给满天的星星回答吧。第二篇。新波斯人信札——读后感《新波斯人信札》中一直贯穿始终的便是中西对比,刚开始读的时候,忽略了前言,所以疑惑了很久,在想,为什么一个外国人对儒家文化这么了解,对中国历史这样熟悉,对我们国人的人性弱点分析的这样透彻,隐隐约约感觉很不舒服,被一个外国人这样清晰的评价,总觉得说不过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它自身的缺陷不是靠自己发现而是靠他人提醒指点,就有些危险了。就像那曾在历史上摇摇欲坠的晚清王朝,在闭关锁国的盲目自大中,使整个民族身陷囹圄,面临灭亡的危机。然后便去翻看前言,开始有些安心了,因为庆幸作者是中国人,是清醒的摆脱传统路线的法律人。自家人看的清楚,总比外人来挑明要好很多。正像前面所说,在看这本书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鲜明的中西对比了。使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从接触中国历史文化开始,历史老师给我们灌输的概念便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传播世界,孔夫子为我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种官方评价,不得不说,在这样一种气氛的熏陶下,自己对优秀的中国文化很是喜欢,还有了一点点优越感。但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像古人一样有些自大了。每种东西都有两面性,中国古代文化也不例外,所以开始接触我们国家古代文化中那些负面因子。正像第一封信中反复提到的,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和传统纠缠不清,第2页共15页接下来的几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