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师德学习心得体会:架设沟通的桥梁师德是指的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怀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同学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通过参加师德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身正为师,老师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同学,同意接近有师德(道德)的老师。而作为老师,自然也都同意与有教养(道德)的同学打交道。所以,要做一个让同学和老师都同意接近的老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同学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老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老师的影响。同学同意接近的老师,比同学不同意接近的老师,对同学的影响要大得多。可见,作为老师,你要把同学培育成有道德且有团队精神的人,你就首先要注意培育同学的道德,所以你自己就必需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表里如一。二、身教重于言教。《世说新语》有一则“谢安教子”的故事,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同时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来教育儿子?”谢安回答说:“我一直以“身教”来教育儿子。”谢安身为一国之相,日理万机,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儿子,夫人当然不免责备。但谢安说自己的行第1页共3页为就可以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谢安只是在为自己的错失推卸责任而已。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表现了谢安对自己道德品行的充分自信,也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身教重于言传。人们往往把听其言放在观其行之前,这是因为听其言一般只能形成初步的印象,观其行才能得到全面深化的了解。同样,人们往往把言传放在身教之前,也是因为言传只能收到初步的成效,更深远、更长久的效果则需要身教才能获得。三、以宽容、信任架设师生的心桥。“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成了老师和家长的经验之谈,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我做过很多年班主任,我认识到有些时候过分的严厉,有可能会使同学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宽容能使同学内心受到感化,会收到奇妙的教育效果。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因而,信任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同学自省、自律、自强;宽容又是一种仁慈和关爱,可以赢得同学的信任和尊敬,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设起心桥。教育包含批判,但对同学的批判要有分寸,绝不能一棍子打死。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于心理素养、思想素养尚未成熟的同学,老师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宽容不是姑息放纵,也绝非不讲原则。四、爱同学要象爱自己孩子一样。老师的爱一旦进入同学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出善良的崇高的情感,而且能点燃起他们的智慧的火第2页共3页花。爱是激发同学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当然,爱同学决不是对同学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才。爱同学是老师的最基本的素养,也是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被爱,被关怀,特别是“差生”。因此,老师要善于发觉“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拒他们于千里之外,要和他们缩短距离,给予他们浓浓的爱意,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里,我更会努力,成为同学心目中的良师益友。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