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家校之间架金桥几年的老师经历,让我饱尝了为人师、育新苗的悲欢离合。回首走过的路,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有苦有乐,有笑有泪……但最让我倍感欣慰的是本人用真诚赢得了众多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说来这要归功于我建立的“家校联络簿”,是它将真实的情感传递在我和家长这间,是它让我和家长之间多了沟通,多了理解,多了信任。一、“家校联络簿”的诞生。2002年9月我在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担任了一年级实验班的班主任,面对这么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孩,我特别兴奋。我下决心把他们培养成会学习、会做人的一代新人。因此我留意观察,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并积极协助改正一些不良适应。但是一个月下来,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咨询题出在哪呢?我立即反思,原来是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同步。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小孩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直从同样的原则出发,不管在教育的目的上,依然在教育过程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小孩只有在如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而全面的开展。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细心思索,我想到必须争取到家庭教育的协助,才会使学校教育收效明显。因此,我在班里建立了“家校联络簿”。在“家校联络簿”的首页。写下了本人的心愿——“亲爱的家长们,我和你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心愿——让小孩会学习、会做人、有专长、有开展,希望他们今后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目的,让我们积极配合,亲密合作,希望各位家长和我常联络,勤交流,以使我更好地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祝愿我们在沟通和交流中探寻到育人的良方……”从此家校联络簿诞生了,开场了它的荣耀使命。二、“家校联络簿”的魅力1、巧用“家校联络簿”明确目的,达成共识。建立“家校联络簿”之初,我就明确目的,千万不能让“家校联络本”成为学生和家长厌恶和害怕的“告状本”,而努力让它成为我和家长之间联络情感的纽带。带着如此的办法提起笔来,交流的内容自然充满情感,特别快就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欢迎。一些工作繁忙的家长更是赞成如此的联络方法处理了家长和老师想见面又苦于安排不出时间的咨询题。还有一些家长与老师面谈时难以启齿的办法,做法不便开口,而在“联络簿”上,就能够写出来,少了一份发为难。每次开学初,我都细心肠把每学期的工作目的和设想写在“家校联络簿”上,与家长交流讨论,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也希望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一致反映这个方法特别独特,也特别有必要,纷纷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支持班级的各项工作。有家长在“家校联络簿”中发出倡仪:“……老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小孩,对待教育工作如此细致耐心,做为家长更要竭尽全力把本人的一个小孩教育好……”在如此的心灵沟通,真诚交流中我和各家长达成了共识,进展各项工作特别顺利。2、巧用“家校联络簿”沟通情感,鼓舞进步。一次,我们班的“调皮包”摔坏了同学的笔,当天放学用本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一支同样的笔还给了同学。得知这件事时,我内心特别欣慰。立即在“家校联络簿”上对他的家长讲述了这件事,而且确信了小孩的成长和进步,也表达我对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衷心感激。家长看了我的记录,也是满心喜悦,当小孩把“联络簿”带回来交给我时,对我认真地说:“老师,我会努力做乖小孩!你会经常在家校联络簿上表扬我吗?”我立即容许他的恳求,他快乐地笑了。带回的家校联络簿上也多了家长留言“……小孩今天的举动让我们也特别满意,能看到他的改变,无比快乐。我们家长也将鼓舞他以后的生活中能知错就改。他对我们说要多做好事,那样老师就会把他好的表现写在联络簿上,那样爸妈就快乐了……”看来“家校联络簿带来的教育效果不可低估”。3、巧用“家校联络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通过一段时间,家长和小孩都喜爱上了家校联络簿。家长们说“他们每当读完家校联络簿上的留言,都有新的启发,也明确了教育小孩的方向,该怎么样从家教的角度配合学校教育。也有些家长表示,看了其他小孩身上发生的事和家长的留言,能学习到较好的育子方法或汲取经历教训,确实收获颇丰。更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