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蒋小燕(1969-),女,江苏宜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浅议在“教育管理服务引导”模式下高职学生工作的开展摘要: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工作模式已从原先的“教育管理”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和引导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提出,要求学生工作从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以及学生工作开展的方法上实现转变,并从各个层面来强化服务和引导功能。关键词:学生工作;服务;引导;原则高校学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现实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等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转变,正确处理好教育、管理、服务、引导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服务和引导功能放在学生工作的主导地位,以服务为基础平台,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专业服务中得到良性引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传统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管理学生,教育着重于思想政治,方法上多以灌输、说教为主,管理着重于外在行为规范,以“保稳定”为工作目标,方式上多以防御型、被动式的管理为主。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决定后,把大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也可以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历程,我们要适应目前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作为核心价值,围绕专业化开展工作,通过学生工作产生优秀人才,并取得与教学工作相对应的地位,必须从注重教育、管理功能转变到注重服务和引导上,实现从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从传统手段到走进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变,以服务和引导功能的实现来达到育人效果。2学生工作功能的转变学生工作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长的内在动力。学生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要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个学生,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需要,不是管住人,不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尺度去“雕刻”学生。一般学生都把学生工作办公室认为是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机构,是学生干部的管理机构,只对两头的学生发挥作用。在服务和引导模式下,学生工作的功能主要是增强学生管理部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魅力,面对全体学生,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具体的工作,除对学院职能部门的工作保证完成外,必须形成各个系自己的学生工作文化,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并与专业紧密结合,和任课的专业教师很好地结合起来,注重调查学生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对相关信息的了解速度和反馈能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帮助其设计好学业生涯,以终为始,指导其在校的各项安排,进而引导其设计好职业生涯,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需要提供服务。3学生工作者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被视为“灭火机、消防队、高级保姆”,究其原因是学生工作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系统、科学、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所认可的工作理念。引导为主的管理方针: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提倡学生自尊、自爱、自律和自强的四自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实行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在竞争或拼搏中的优胜者获得各类奖学金、荣誉奖励、推荐就业机会等。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的文化积淀比较浅,学院精神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很好地形成,周围典型事例的影响力比较弱。本科生对自己的自信更强,更多的追求,在校有四年,教育的系统性和学院文化的影响力更强。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中,要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开展具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