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篇一:浅析中西酒文化异同[键入公司名称]漫谈中西方酒文化异同——酒文化品鉴课程论文人力142李让学号:169142092015/12/27目录正文引言························3摘要························3关键字·······················3一、中西方酒文化起源与开展············3二、中西方酒文化内涵···············5三、中西方酒品种·················7四、本课程收获与感想···············9附录小诗一首······················9漫谈中西方酒文化异同引言:纵观人类历史,酒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意味。酒文化源远流长,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风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标准等的不同,东西方(甚至国与国之间)的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中国酒文化(以汉民族为主)和西方酒文化(以英语民族为主)的传统思想,价值含义甚至词性表达形态均有不同i。摘要: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理解中西方酒文化异同,领略酒文化的品鉴,不仅能丰富本身学问与见识,对提高本人内在的生活品味和外在的一些交际礼仪也有较大的助益。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西方酒文化的起源与开展,结合本身的生活体验浅析部分中西方酒文化的详细内涵,最后简单介绍下中西方酒的品种及特点,分享一点本课程的收获及感想。关键字:中西方酒文化起源开展内涵品种及特点收获感想一、中西方酒文化的起源与开展在中国,酒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①上天造酒说:中国特别多古人认为酒是天上“酒星”所造。《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②猿猴造酒说: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③杜康,仪狄造酒说: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也屡次提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还有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做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通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醋糟儿”,醋糟儿雪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林”,高粱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创始人。而仪狄和杜康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关于杜康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说法一,他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说法二,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擅长酿酒的大臣。说法三,张华的《博物志》一书记载杜康是汉朝酒泉太守。而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于仪狄的记载比拟一致。《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更有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④尧帝造酒说:尧作为上古五帝,传说为真龙所化,对灵气特别敏感。为感激上苍,并祈福将来,尧会精选出最好的粮食,并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别手法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精华合酿祈福之水,此水清亮纯洁、清香幽长,以敬上苍,并分发于百姓,共庆安康。而后人普遍认为祈福之水即为酒。在中国,酒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在龙山文化时期(约5000年)就出现了,而依照对杜康和仪狄的记载,他们是没有500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