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监护仪设备的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摘要监护仪设备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在医疗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应重视对监护仪设备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本文针对我院监护仪设备存在的问题,运用任务分解法、SWTO分析法、PDCA循环规则等常见的管理学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关键词监护仪院内设备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监护仪设备概述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根据结构分为四类:便携式监护仪、式监护仪、遥测监护仪、HOLTER()心电监护仪。根据功能分为三类: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离院监护仪(遥测监护仪)。监护仪的标准6参数为、呼吸、、、、体温。正因为监护仪的种类多,对其管理刻不容缓。临床部、保健部手术室运用监护仪及时地了解病人的身体问题,产房运用多参数监护仪及时观察孕妇和胎儿的动向、儿科采用心电监护仪全面地关注小朋友的身体健康。《2012年中国医疗监护仪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目前,国内有30家左右的监护仪生产企业。这些公司所生产的中央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大体上代表国内监护仪的水平。2010年,我国共向16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病人监护仪,其中相关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美国、印度、中国香港、德国荷兰、土耳其、巴西、波兰、新加坡和意大利。医疗设备的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政策以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导致全球医疗监护仪市场发展不平。目前中国的监护仪市场品牌众多,但大部分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尤其是一些高端产品,而这也是国外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2007年中国监护仪市场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各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监护仪的使用情况以及主要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调查,了解中国监护仪整体和细分市场的容量,品牌占有率,竞争品牌的优劣势等方面的信息,为客户产品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为来年的销售计划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随着发展中国家企业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产品性能与知名品牌差异逐渐缩小,未来全球医疗监护仪市场必将会出现多极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医疗监护仪成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生力军自从1962年美国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后,医疗监护系统便逐步得到推广,而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监护仪行业开始步入市场需求激增阶段。自从1962年美国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CCU)后,医疗监护系统便逐步得到推广,而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监护仪行业开始步入市场需求激增阶段。2007-2015年全球医疗监护仪市场容量及复合增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医疗监护仪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院内监护仪管理的重要性院内监护仪管理日常内容1日常维护保养最好每天使用前能检查其安全检查和功能检查;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消毒。虽然监护仪各种各样,系统设置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大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病人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要注意的是“病人类型”选择要正确。一般分为成人、儿童、新生儿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案,如果选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甚至无法测量。2常规检测校正测量显示波形幅度,在测监护导联幅特性时监护仪置监护模式,测标准心电导联时将监护仪置诊断模式。有些心律参数设定后仪器在显示数值时在设定点会来回波动,等稳定再记录数据。3机器维修及附件耗材检查仪器设置是否准确,以排除伪故障检查仪器外围装置,排除仪器外部影响。目前院内监护仪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和一些工科院校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器械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较大,所以出现了设备与维护人员配比低的问题。由于监护仪的种类繁多,运用范围广泛,加上病人对其的需求加强,导致使用平率高、过多的使用减少了生存的生命周期。医护人员对监护仪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较为缺乏,没有熟练的掌握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