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xxx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进程是迟缓的,从文化学视角、社会结构、政治学视角,历史地、动态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迟缓的原因。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原因;分析如果把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开始得并不算晚。从时间上看,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于I860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德国于1862年实现国家统一,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三国都是在大体同一时期开始了现代化的起步,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在时间上中国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或者说中国是有时间优势来赶上西方国家的。另一方面,直到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强行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还主要限于自由贸易和外交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还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政府仍然保持一定的机能和效率。因此,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成功是有可能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步履艰难,一再延误。为什么一个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古典农业文明大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叠起,前路漫漫?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给予动态的、综合的分析。1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制约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它不仅在历史上有过灿烂的鼎盛时期,而且有着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比拟的文化积累过程,其系统性和完善性以及对这种文化成就的历史印证,世界上很难找出第二种能与之相比的文化来,在这种文化特征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表现为两个方面阻碍现代化的因素:1民族的崇古心理任何一个在农业性文化中成长的民族,都是比较保守,比较安于现状,比较崇古的。而中华民族的保守性与崇古心理尤甚。传统中国人的心态,借用雷斯曼的术语,是“传统导向”的,缺少“变的理念”或历史的进化观”由于传统中国人的这种崇古心态,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力。因为现代化工作基本上需要一种创新改革即“未来时间取向”的心态与行为,而这些正是中国民族崇古心理的反面。现代化是一种变迁,要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必须有一种“他人导向”的心态,传统的中国人难于走出传统,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要拖延。2知识分子的不健全心态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被迫的,因此,一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心理上就有一种“不得不”的痛苦,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之祸,而欲“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是中国现代化的手段,“以制夷”才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把“洋枪船舰”看作了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必须学”但“不值得学”的,西方文化是低于中国文化的。有了这种心理和观念就不能正面地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对于汹涌而入的西方文化,总是带着半分轻蔑与半分钦佩,任何新的西方思想和学说,都不免遭到“欲迎还拒”的待遇,这种中国知识分子自觉与不自觉的一种“自卫反抗”明明是无价值的东西,虽然心里不一定喜欢,但因为它是中国的总要找出可能的理由加以维护。明明是有价值的东西,虽然心里很喜欢,但因为它是外国的,总要找出可能的理由加以拒斥。这是中国文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所塑造的心态。由于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步步落伍,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形,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又发生转变,产生一种偏激的情绪反应,以为中国的文化没有价值,这一心态最后终于演变而走向反传统主义、反民族化道路,只要是旧的、中国的,则不问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概加以“反对”一概加以”打倒”反之对西方文化则是全面的赞成。只要是西方的,则不问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概加以吸收。表现在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则是摹仿西方人的现代化模式,如“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