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思考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一个人从小时会说话起就会不断提问,那就是在思索;就是为一个大科学家,他的知识也只是整个知识海洋中的几个小贝壳,仍然要不断地思索。可是,为什么偏偏在我们的学校里,这样的提问和思考少了,甚至几乎是没有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问了呢。当然不是。是我们的学生不会问了。这要归结于我们的教育形成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学习和研究是两个阶段,学生只是学,学书本知识,学好书本知识将来自然就会用;中小学阶段只是打基础,搞研究是上了大学、当了科学家以后的事。但是,我们的先人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问”就是“学”的一种,也是研究,所以学习叫做“问学”,学习和研究获得的知识叫“学问”。在英文中,study的意思既是学习也是研究,这也表明学习和研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把学习和研究截然分开,并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从生理学上说,上了大学才去开发研究潜能,也会错过头脑中研究性才能开发培养的最好时机,失去一生中良好思维品格养成的最好时机。现在,人们终于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可喜的进步,是对旧的思维定势的否定。下面,就针对我所做过的《模型直升机》一课,谈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一、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模型直升机》一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无外是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飞机的知识,再着重讲解直升机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直升机的飞行原理,然后让学生制作模型,最后教师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桎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我在上这节课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收获颇丰。该课分为两课时。首先,在第一课时向学生简单介绍直升机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自愿结合分组,组长负责选择研究课题;如直升第1页共4页机的发展史、直升机的构造、直升机的种类、直升机的用途等。教师在带领大家共同商定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去收集材料,学访解决研究课题。其次,在第二课时先让各组以不同形式对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交流,全班已基本掌握直升机的相关知识。再次,提出注意事项由各组制作,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在组内研究解决,教师适当指导,但千万不可包办代替。最后,各组竞赛,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提出努力方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课后统计100%的学生掌握直升机的相关知识,并制作出模型直升机,80%的学生了解了课程以外的有关知识。二、调整思路,注重科学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高分、低能。我觉得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模型直升机》一课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学访、上网、查阅图书、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了较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遇到类似问题,学生自然有了解决的办法。另外,通过让学生分组学访,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在制作中,不给学生各种条条框框,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就不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由于分组进行,同时培养了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互帮互助、公平竞争的优秀品质。三、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同样是一个极富挑战的信息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的学生如果不能熟练掌握电脑是不行的。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加入此项内容。在《模型直升机》一课的教学中我有3处用到电脑。一是我制作了一个动画效果的模型直升机在一上课就演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用电脑展示其组内的研究成第2页共4页果,他们搜集我国自建国初期至今直升机的发展过程,并用powerpoint编辑成一组图片进行演示,完全由学生独立操作;三是我用frontpage制作学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