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7年级上6单元作文:木兰衣锦还乡篇一: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一)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一)一、积累和运用(22分)(未标明分数的皆为2分)1、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不知而不愠(yùn)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xīn)Bhuǐ)wǎng)C、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朔气传金柝(tuò)D、思而不学那么殆(dài)尊君在不(fǒu)2、以下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相委而去(丢下,抛弃)BC、思而不学那么殆(危险,学业上堕入窘境)D、愿为市鞍马(买)3、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几项是()A、巴山楚水剪烛西窗儿女共占巾B、扑朔迷离君向潇湘敏然众人矣C、磨刀霍霍巴山楚水默而识之D、沉舟侧畔不耻下征询择善而从4、用原文答复以下征询题(4分)A、《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辛生活的句子是:。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句子是:。5、朗读以下诗句,节拍不恰当的一句是()A、城阙/辅/三秦B、今日/听/君/歌/一曲C、扬子/江头/杨柳春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6、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4分)(1)客征询元方:“尊君在不?”“通”(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7、对以下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项是()A、何有于我哉“哉”相当于“呢”,表示反征询。B、宁能够急相弃邪“邪”相当于“吗”表示疑征询。C、不亦乐乎“乎”相当于“吗”表示疑征询。8、解释句子有误的一组是()A、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译:复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能够做教师了。B、敏而好学,不耻下征询。译: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本人低、学征询比本人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能够做我教师的人。二、文言文阅读(38分)(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9、这首诗的标题是《_____》,作者___,____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4分)10、“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1分)11、“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2分)12、“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13、点出杜少府出发地点的句子是,将宦游之地的句子是____。(2分)(二)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因此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能够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4、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俱:欲:15、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本因此疑因此:古义:今义:疑:古义:今义:(三)《论语》六那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子贡征询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征询,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它是记录及其言行的书。(3分)17、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谦虚好学的成语是(2分)18、《lt;论语十那么》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分)19、第一那么用了___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2分)20、翻译以下句子。(4分)不耻下征询,是以谓之文也。译:。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译:。(四)读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答复后面征询题。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1、“离别家乡岁月多”一句和我们学过的同题另一首诗中“”一句意思一样并相照应。(2分)22、在此诗中,指的是哪些人“人事半消磨”?(2分)答:。23、诗中3、4两句,触发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想?(2分)答:。三、作文(40分)先在下面这个标题中的横线补充一个表示心理感受的词语,如“愉快”“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