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必须承担起住房保障的主体责任,因此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规范分析法,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影响,得出的观点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环节,政府应该扮演着主导者、监督者等角色,综合分析见阶段政府在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环节却在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使我国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角色准确定位的几点具体建议,如明确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前期规划与后期住房管理;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颁布针对性的法律文件,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拓宽保障性住房的融资途径,在该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监督管理保障性住房。通过以上途径,准确定位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政府角色;公共物品;政府责任一、导言(一)选题意义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衣食这两项需求已基本得到保障,但是,面对目前不断上涨的房价,住房问题成为影响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问题,有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人群对住房望而却步。《世界人权宣言》当中有这样具体的规定:“享受维持自身生活以及家人生活需要的生活标准,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这些标准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等不同方面。”[1]。面对高房价,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进行调控,同时参考国外发展的成功之道,推出针对新的保障性住房,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可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却长期停滞,主要原因是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在政策执行中政府部门都相互扯皮推诿,避免承担责任。所以选择该题目作为笔者的研究课题,来探讨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角色的准确定位,以及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机制,服务于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二、相关理论概述(一)保障性住房概念界定1.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含义社会保障性往往是因为特殊用途而存在的住宅,一般情况下,其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住房需求,而且是国家牵头建设的项目之一,与此同时,在改住房建设完成后,其出售价格和出租标准都要符合政府的相关规定,是一种特别的住房[8]。2.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分类(1)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往往是因政策需求导向而存在的社会保障新住宅,由于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成本稍低于普通的商品住房,但是从经济和使用的角度来看,其往往是较好的选择。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国家的政策优惠就是最稳定的保障,同时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住房申请人群给予限定,对经批准的行政性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按保微小利润的原则,使一些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大多数时候,此类低收入家庭往往具备一定支付能力,并且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9]。除此之外,经济适用房还包括两限房,为了限制房价的快速增长,采取了限制地价和户型的措施,也是一种优惠性政策。(2)廉租房廉租房是为解决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同时以较低的想那些经济水平有限的家庭出租。需要注意的是,低收入者家庭往往不是廉租房的所有者,他们只是拥有使用权。廉租房禁止出售,而且出租的对象也仅限于城镇当中的低收入者。在现阶段,房价持续走高,经济适用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廉租房的产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有效解决了低收入者家庭住房方面的问题。按照规定,大多数廉租房都是一居室或两居室,前者一般是38m2,而后者则是20m2,始于实用性较强的“小户型”。(3)政策性租赁房政策性租赁房即在政府的主导下,专门为低收入者家庭提供了可租赁住房,租金往往和市场价格相符,然后政府再给与这些租户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这是对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重要补充,通过更实惠的出租取代购买,从根本上改变了为经济适用房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