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篇一: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清明时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我又来到了先祖们的墓地前,缅怀他们。在地下长眠的先们多如牛毛,其中我单单认识,也只见过爷爷生前的模样。也许是这茫茫无边细雨作祟,竟勾起了我对故去爷爷的思念他在2000年不幸患上了中风,我是在2002年出生的,没有见过爷爷健康的模样,只是时常会听奶奶和爸爸妈妈提起过爷爷的往事,从他们的言语里,我明白爷爷曾经有一米七的个子,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当过兵,跑到新疆测量地势,绘制第一版新疆地图。退伍后回到阳江做了一名工程师。他忠心耿耿,为家乡的初期规划做了非常大奉献。爷爷患病的前两年还会走路,还会说话,到后来就只能卧床了,也不能动,成了植物人。他与病魔坚韧抗争了十三年,直到那一天……那天下午,我还没有放学,但妈妈非常早就来学校接我了,说是要回老屋。回老屋?已许多日子不曾回去了——爷爷和一个保姆住在那儿。一路上,我才在妈妈口里明白:爷爷走了。我愣了一下,走了吗?却不觉得一丝悲伤,由于我亲眼目睹爷爷躺在床上倍受病痛折磨,一辈子受了几辈子的苦和痛,与其如此,倒不如一死了之,就不会再痛了,却是解脱了。回到老屋,奶奶和爸爸已经到了。见到我们,爸爸微微点头示意,深深地凝视着我,脸上却没有表情。两只大手落在我的肩膀上,重重一压,没有说话。与爷爷相濡以沫一辈子的奶奶,脸上平静慈祥,看不出悲或喜。只是静静凝视着躺在床上的那个身上盖着黄绸缎的老人。奶奶信佛,相信往生之说,认为爷爷这一生终结了,却又开场了另一生,是幸福,是欢乐的。由于爷爷的头已用黄布蒙上,因此我看不到爷爷脸上最后的表情,大概会露出微的笑意吧。亲朋戚友也不悲戚,只是默默为爷爷念经超度。出殡那天,是按佛法来的,没有悲伤,更没有哭泣,安静地送完了爷爷最后一程。事完之后,我想,爷爷虽是解脱了的,但那毕竟是我的爷爷,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那怕是往日那个卧病在床不能动,也不能和我说话的爷爷。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我再也见不到爷爷了!永远见不到了!他已化为天地间一粒微尘,越飘越远,越飘越远,最后不见了……但他永远地活在我的心中——阳江还有他的路,新疆地图上还有他留下的痕迹,还有非常多非常多……在我看来,爷爷走了,也是活着。又是一年清明时,我站在爷爷的墓地前,仰望着天空,默默地想:远方天国的爷爷,你在那边还好吗?六(1)班冯腾毅篇二: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清明时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得晏殊轻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开一页,又听得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中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清明历来是有扫墓的风俗的。每至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我眼中的清明,常常是源于《清明》这首。像一幅优美的图画般,淅淅沥沥的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贫寒人,俯下身子,向路旁的小童咨询路,小童手正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红色的帘旌。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出淡淡悲凉与丝丝忆念的滋味来。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孤影一二,踽踽独行。远山隐在云雾中,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一片烟雨苍茫。清明时节的细雨,之因此绵绵不断的下着,大概是由于人心中的哀愁罢!千丝万缕的思念伴着清明节的细雨从天而降,像是世人欲留而难留的泪。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和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泪。逝者长已矣,存者永思念!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生者总是会不断的成为逝者,孝敬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如此,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