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四中2010学年高三历史十一月月考问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2.考试时间:11月9日上午10:20-11:50。3.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填写好相应内容。4.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年大庆,在首都举行盛大隆重的阅兵式,逢60周年进行盛大国庆庆典,就中华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的是A.60年有“六六大顺”寓意,祝福祖国繁荣昌盛B.60年是半个世纪C.60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甲子周期D.60年是一个世纪时间2、《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3、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4、公元649年6月16日,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唐王朝宣布这一天是全国的忌日。后来,这一天也成为中国书法界的忌日,因为传说在这一天,一幅叫《兰亭序》的书帖被当作殉葬品,与李世民一起埋进了昭陵,从此这幅书法作品就永远在人间消失了。关于《兰亭序》的叙述正确的是A.畅快淋漓,“伏如虎卧,起如龙跳”B.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C.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协调对称D.潇洒飘逸,“飘若浮云,矫若惊龙”5、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小说《水浒传》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浒传》的问世客观上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B.《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水浒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D.《水浒传》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8、“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10、“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A.1931年B.1936年C.1938年D.1939年1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12、观察上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①邮标上的人物Sun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③邮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