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平安治理规定1目的和范围为确保从业人员在消费作业过程中的平安与健康,有效操纵消费作业中有毒有害要素对人体的损害,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消费性有害要素(粉尘、毒物、高温、低温、噪声、放射线等)的操纵。2援用标准\文件无3职责3.1.1检查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平安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权停顿对人员健康构成一定危害危害的作业。3.2.1负责作业现场平安防护措施的落实及作业人员的管控。4定义4.1消费性有害要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才能可能产生危害作用的,称为消费性有害要素。4.2消费性粉尘:在消费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4.3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生物体互相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4.4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高气温合并高气湿或在强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展的消费劳动。4.5噪声:物体呈无规律地、无周期性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5治理程序5.1.1采纳先进的消费工艺和消费设备,降低粉尘扩散,改善劳动条件。5.1.2当密闭舱室进展有粉尘产生的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以稀释舱室内空气中粉尘的浓度。5.1.3为保证劳动者在消费中的平安、健康,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应给施工人员装备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等各种保护器具。5.2.1在消费过程中防止使用有毒物质,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5.2.2消费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从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关于在舱室内施工的应有通风排毒措施,降低空气中含毒物的浓度,施工人员应有个体防护器具并正确使用,尽可能减少毒物进入人体。5.2.3严格恪守工艺和平安操作规程,消除和减少误操作。5.4加强对消费作业现场的治理,按照消费性质、特点,其工艺不仅要满足消费上的要求,还应有可靠的平安消费措施。5.2.4定期监测消费环境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以便观察毒物污染造成危害的程度,及时改善环境,使毒物浓度操纵在对人无害的水平以内。5.3.1舱室内施工应采取机械通风降温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可装备空气调理设备降温。5.3.2供应施工人员合理的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5.3.3加强个体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功能好的织物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工作服。5.3.4应按照各地区消费特点和详细条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5.4.1从设计、工艺上着手研究操纵声源措施,降低噪声。5.4.2采取吸声、隔声、和消声的方法对传播途径进展操纵。5.4.3在作业环境噪声强度比拟高或在特别高噪声条件下工作,给作业人员发放个人防护用品。5.5.1用减少内、外照射剂量的治本方法,在保证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源的用量,选择危害小的辐射源品种。5.5.2外防护:主要运用时间、间隔和屏蔽三个要素进展操纵。5.5.2.1时间防护:在不阻碍工作质量的原那么下,设法减少人员受照时间。5.5.2.2间隔防护:增大与辐射源间的间隔,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5.5.2.3屏蔽防护:对辐射源采取屏蔽隔离的方法,减少对人体的辐射。5.5.3内防护:主要运用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进展操纵。5.5.3.1围封隔离:对开放源及其工作场所采取包围封锁“与外环境隔离的原那么,把开放源操纵在有限空间内。5.5.3.2除污保洁:应用开放源不可能完全不污染环境,故应随时监测并去除,使污染保持在国家规定限值以下。5.5.3.3个人防护:开放源工作一定要按照不同工作性质,配用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6附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