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简介篇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初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其中,杂文是有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化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化的妨碍。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不少散文、小说、歌,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凄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一般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叶圣陶对改良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奉献。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榜样”。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赶集》,剧本《茶馆》。老舍的文章语言浅显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神韵。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被称为“世纪老人”。中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再创作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一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主张“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确实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仁爱温情,以鼓吹“爱的哲学”著称。著有小说集《超人》。她的诗歌和散文一度产生非常大的妨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是“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因一生刚好跨过一个世纪,被称为“世纪老人”。王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擅长采纳浪漫、意味等不同手法进展创作探究,深化地反映了旧社会的人情世态。他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长篇小说《野火》《童年的悲伤》《小小的心》《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他对五四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民族特色和风格给予了高度确信。其译著非常多是选自世界微小民族作家的作品。四十年代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奉献是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为抗战后期大后方最有妨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虚假、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作品融写实、纪梦、意味于一体,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湘西世界。赵树理(1906-1970),中国现代小说作家。他从小参加消费劳动,过着被剥削的艰辛生活;从小就喜欢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点戏曲。这些经历,关于他通晓农业消费和北方农村的生活风俗,熟悉农民的文化风气和艺术爱好,培育本人创作的群众风格,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中国文学开展的角度看,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样,汲取着民间文化的养分站在现实的立场,以民间的情怀,一心为农民写作。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