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绍湖南景点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介绍湖南景点导游词五篇,欢迎阅读参考!最新介绍湖南景点导游词(1)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巡游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静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各位朋友,如今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规划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气氛。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场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点,到宋朝时演化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通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开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1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因而书院之称开场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能够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视线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疑惑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亲密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展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辉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确实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因而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如今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构造,是典型的湖南地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能够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存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贫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如今,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因而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构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由于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喧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特别好心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所以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如今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如今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展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构造。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如今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表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