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篇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困难曲折的缘故探究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困难曲折的缘故探究鸦片战争后,在严峻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促逼下,中国人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方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只依照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备目的的被动姿势开场,经历了价值观裂变、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的近代化等阶段。整个过程曲曲弯弯、峰回路转,迅速快捷但又浮皮潦草。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相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作了预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要找出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困难曲折的缘故就必须先明确现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消费力引发的社会消费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浸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化变革过程。它将引起社会消费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拓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开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开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消费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确实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确实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处理两大咨询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开展。二、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史开展阶段阶段(一)起步阶段(1840-189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学习以科技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阶段;这一阶段近代化还停留在经济领域,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工业到民用工业、由国营工业到民营工业的历程,并逐步向教育领域国防领域浸透。(二)整体开展阶段(1895—1927)从甲午战争到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工业化迈出一大步,政治民主化开场并有打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从国共十年对峙开场到解放战争成功,主要是近代化的困难开展时期。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锋利复杂的情况下,缓慢开展。1、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开场引进西方的机器消费,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刺激下,在洋务运动倡导下,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但开展缓慢;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工业到19世纪末才有明显开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特别快失败;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后,中华民国鼓舞和保护工商业,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个良好的开展环境。加上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侵略和有识之士大力创办实业,一战期间,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一个高潮,民族工商业开展迅速;1927—1937年,由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立运动使民族经济有所开展;1937-1945年,国民政府借口抗战大力加强经济垄断,使开展中断;1945-1949年,美蒋勾结使近代化堕入窘境。2、政治的近代化:维新时期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兴民权,在变法时期对旧的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革,能够说是政治民主化的开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华民国,公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了人民享有自由和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但特别不完全;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