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市普陀区博物馆|:021-62096333)地址:上海市澳门路150号(邮编:644300)"顾正红纪念馆".澳门路300号今上午在我家附近(昌化路澳门路)办事,在等待时,晃到这里原是国棉二厂,现在是"河滨围城"小区.河滨围城的西侧就是"顾正红纪念馆".中间是约三米宽,十多米长的甬道,走到头,是原华东局书记魏文伯题写的"顾正红殉难处"纪念碑.馆前为六七十平米的小广场,靠街右侧是半人高,十米宽的花岗岩馆碑,上面"顾正红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似乎在彰显英雄的业绩.广场中央是顾正红的全身铜像.纪念馆是二层深灰色楼房.我轻轻推门进去,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看报.他并不跟我打招呼,更不用说讲解了.我也不问他,自顾自看起来.顾正红的事迹,我们在中学时的教科书中都已了解,展览详细一些.唯一感到和过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历次所谓"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刘少奇等,在展览中作为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都有照片和介绍,唯独唯一"正确路线"的代表在整个展览中没有提及.这也许正是历史事实.整个参观过程只有我一个观众.不用问,除了单位和学校组织,自发参观的人不会多.我因家住附近,并非特意而来.我忽然想,现在知青中对上山下乡的争论很大,意见是不可能统一的.于是有的知青便看似洒脱实是无奈地说:留给历史去做结论吧.但我想再过几十年,历史的结论就是现在的争论.甚至没有什么人来关心这个结论.有,也就是象我今天这样正好路过,"譬如不如"晃一圈.顾正红纪念馆往东,澳门路126号"上海纺织博物馆"也已落成.但要2月26日才开放,我想那里观众会很多.上海曾有一千余家纺织企业,全员在职的有五十余万人,加上历年退休的,和纺织有关的人至少一百万.很多知青回沪后,在纺织企业工作的年限比下乡时间还长,这段经历同样是难忘的.相对于"知青博物馆",她们对纺织博物馆"的感情更深,兴趣更浓.但是奇怪,知青有所谓"知青情结",而她们为何没有"纺织情结"?江南丝绸馆(澳门路289号)中国股票博物馆(毗邻甘泉公园)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普陀区宜昌路66号(近江宁路)半岛艺术中心(民间美术馆)上海市普陀区西康路1518弄9号(裙房)祥和博物馆上海市梅川路1357号宏泉大厦电话:021-52759178邮编:200333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办公大楼一楼内上海造币博物馆是了解近现代造币工艺和钱币的好地方。目前供参观的范围包括资料放映厅、造币工艺厅、当代造币厅,面积约600平方米。造币工艺厅位于博物馆西侧的造币工艺厅,主要展示近代造币工艺的设备和流程,以见证百余年来中国造币事业的发展和时代的飞跃,让大家回顾历史,放眼未来。中国近代机械化造币,始于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广东钱局,1889年开铸“龙洋”。随后,各省纷纷设局仿造,全国共建立了20多家造币厂。是1920年开始建设,1933年投产的上海造币厂,统一了全国的铸币。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海造币厂首任总技师克利福德·赫威特先生的办公室一角(见图一)。赫威特先生1869年8月1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任全美国造币厂总工程师,是造币设备立式光边机和银币自动校准机的发明者。1920年应北洋政府邀请,经当时的美国总统哈定批准,作为政府特派的造币技术专家,负责上海造币厂设计及建造。1933年,中央造币厂开工铸造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船洋”图稿,也是他的杰作。馆内展出了总技师办公室一角的模拟场景。并通过模型、影象资料介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唯一的国家造币厂“中央造币厂”。第3页共17页第2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7页图一旧时造币厂的厂房,从原料库到成品库多建成一个“回”字的形状,为保证货币生产的安全,整个过程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展厅内展出了一扇重8吨的保险库门,是厂内原财政部库房的库门,配有20根门栓和两套密码门锁。造币厂的生产车间原配备有三扇各重13吨的保险库门,分别安装在生银库(原料)、银条库(中转)和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