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解决旅游纠纷的法律制度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1.旅游者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还需要履行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如果旅游不文明行为违反了社会治安秩序,则由公安部门对行为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同时由旅游主管部门将该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3.农民购买、使用农资产品属于生产消费,因此不是《消法》的保护对象。()4.购买商品一方的家庭成员、受赠人等使用商品的主体是《消法》规定的消费者。()5.《消法》规定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权益受损害的责任主体可以包括销售者、生产者和服务者。()6.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2倍。()7.旅游投诉的投诉主体只能是旅游者,被投诉主体可以是旅游经营者和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8.投诉人2人以上,以同一事由投诉同一被投诉人的,为共同投诉。()9.与被投诉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无权向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投诉。()10.投诉案件的管辖,以一般地域管辖为主,需要立即制止、纠正被投诉人的损害行为的,应当由损害行为发生地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11.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在受理旅游投诉之日起60日内做出处理,并且相关鉴定、检测时间计入在内。()12.《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行为主体只有旅游者。()1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轻微刑事行为。()14.“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根据被记录人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的程度、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的社会效果,经评审委员会审议后可缩短记录期限。()15.12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1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17.当事人提供的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称为证据。()18.经查证属实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子签名、网上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19.法律所规定的无须举证证明的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20.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21.旅游纠纷发生在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其中一方必为旅游者。()22.旅游辅助服务者是指与旅游经营者存在合同关系,协助旅游经营者履行旅游合同义务,实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的人,也包括导游、领队。()23.单位、家庭等集体旅游合同中的任何一位游客,均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24.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辅助服务者未尽谨慎选择义务,旅游者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承担相应补充责任。()25.旅游者在未经导游或者领队许可擅自脱离团队期间,受到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应自己承担责任。()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旅游纠纷有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旅游经营者之间等,这属于()。A.经济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刑事法律关系2.下面关于旅游纠纷的解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愿选择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B.旅游者应在旅游纠纷发生过程中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从而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C.旅游者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易引发旅游纠纷D.旅游纠纷一般都在民事责任范围内,不涉及行政责任范围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下面关于消费者的含义,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农民购买、使用农资产品属于生产消费,因此不是《消法》的保护对象B.《消法》所指“生活消费”既包括生存性消费,也包括发展性消费,还包括精神或者休闲消费C.消费者既包括商品的购买者,也包括商品的使用者,还包括服务的接受者D.购买商品一方的家庭成员、受赠人等使用商品的主体也是《消法》规定的消费者4.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A.公正B.公开C.合法D.诚实信用5.《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