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学案课题: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学习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4、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学法指导:蒸腾作用的概念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而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借助动画或投影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则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课前准备:1、兴趣小组采集绿色植物叶片如菠菜叶、小白菜叶、幼嫩的小叶黄杨叶片等(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总之要选取易切割、观察效果明显的植物叶片。2、按照课本实验要求,提前一节课作好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装置待用。3、课件:动画演示蒸腾作用的过程。学习探究:一、植物的蒸腾现象创设情境: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为0.25千克,两者用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些问题。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有分枝的植物,透明的塑料袋,细线,花盆等。①描述三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②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③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④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形式从叶片中流出来的?⑤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猜一猜?⑥比较A、B、C三个枝条出现的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拓展:⑦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⑧用一个塑料袋连花盆装起来实验结果怎么样?⑨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表达和交流:1、2、3、4、5、6、7、8、9、归纳总结蒸腾作用的涵义:。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来的水分,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植物由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很惊人的。例如,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200kg(200000g)水的用途大致如下:由此可见,植物吸入体内的水分,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分却被蒸腾掉了。是不是一种浪费哪?很显然不是,教科书中已经讲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非常重要。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1、2、3、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用了什么方法?你还想探究与这节课有关的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所学的知识,让总结成为知识的提升和巩固。知识梳理含义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器官:叶片1、意义2、3、自我检测:1、绿色植物吸收的水分大约多少用于生命活动?A.90%—95%B.1%—5%C.30%D.50%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A.根、茎、叶B.叶和幼嫩的茎C.所有器官D.花、果实、种子3、下面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叶片上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B.一般叶片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4、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B.取材料C.盖盖玻片D.染色5、下列哪项和气孔的开闭基本无关?()A.叶中细胞的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