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博宇财经顾问决策咨询系统之——农业观察每周快报★民生之基★立国之本★把握商机★指引供需★〖要点提示〗农业问题:中国“第五增长极”蓄势待发;农村问题:农村税费问题的历史根源分析;2003年城乡差距又创造了令人担忧的新高;城乡二元结构是“一国两制”;农民问题: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农妇熊德明位居其一;中国农民“九大苦”暗藏巨大社会危机;粮食问题:关于粮价上涨的几个新认识;产业兴农:“六种农业”的产业价值值得挖掘;农业产业化经营不能不研究君临模式;农业部决定10大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国草原畜牧业产业化可行性分析;科技兴农:信息化让浙江省农业厅暴了一个冷门;我国大规模发展高油玉米的时机已经成熟;认识“数字农业”;资本兴农: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市场兴农:2004年食品市场预测;国际兴农:国内水果出口东南亚市场的潜力调查;2004年我国南方地区进口美国玉米具有可行性;“和平条款”失效为多哈农业谈判火上浇油;海外借鉴:韩国“鱼类股在笑,肉类股在哭”;美国的种子管理与检验介绍;欧盟农民的幸福生活;数据参考: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农业问题〗中国“第五增长极”蓄势待发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构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以中央政府的决心和东北地区良好的发展条件,东北腾飞应指日可待。同时,大家都在思考,东北起飞后,下一个开发重点在哪里?第五增长极什么时候启动?APPTDC第2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8页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里着手?我们认为,下一个开发重点或者说第五增长极应该是以中部为主体的农业主产区,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如果说第四增长极是为了解决老工业基地和下岗职工的问题,那么第五增长极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问题)……一、第五增长极提出的战略背景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在实施以农补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过程中,60年代还同步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改革开放后,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向了极端,70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四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和东北三省(正在构筑中)。第一增长极:珠三角。开发珠三角的目的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寻找出路,寻找增长的突破口。为了搞好珠三角这块“实验田”,国家给予珠三角一系列配套的特殊优惠政策,珠三角不负众望,先声夺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中国第一增长极。但是珠三角的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难以“达则兼济天下”,撬动规模庞大的国民经济。直到现在,以珠三角为中心的第一增长极还处在极化过程中,对外的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暂时只能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学习和示范作用,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必须在其他地区构建辐射能力更强的新增长极。第二增长极:长三角。打造长三角是对珠三角反思的结果。邓小平同志认为,没有同步开发上海是最大的失误。痛定思痛,中央政府决定通过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构建中部增长极,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起飞,弥补珠三角辐射带动力不够的缺陷。从功能上看,第二增长极是对第一增长极不足的补充和协调,从增长极的类型看,第二增长极是第一增长模式的推广和延伸。国家特殊的、优惠的发展政策和大量投资铸就了长三角的辉煌,长三角经济一日千里,很快成为了中国第二增长极。但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长三角对长江经济带的扩散效应远小于极化效应,第二增长极暂时还难以舞活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仍是“蚍蜉撼大树”。鉴于这种情况,就必须构建新的增长极,促进更多地区经济起飞。第三增长极: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从决策角度看,开发珠三角、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