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D:应用)2、碳循环的过程(D:应用)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D:应用)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用具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碳循环示意图(图8-2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示意图(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册P89图8-1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3、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4、简述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的时候,由于各营养级的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能量,并且各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一下个营养级生物利用,因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为什么我们并未感到大气中的氧不断减少呢?原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是不断地循环的。(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概念中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往返运动。概念中所说的物质循环范围即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而不是物质的单纯移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二)碳循环1、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体内各种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碳循环的形式和途径(1)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转移形式和途径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转移是以含碳有机物(食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网)进行(转移到分解者体内是通过另一种形式的食物链---腐生链)。(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和途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绿色植物(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据图回答,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据图回答,呼吸作用过程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碳的传递过程)3、碳循环的过程(不断循环并维持动态平衡)课本P92,碳循环示意图(图8-2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CO2和H2O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CO2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CO2也返回到大气中。另外,煤和石油等通过燃烧把大量的CO2排放到大气中,也加入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是以有机体内各种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而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4、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生物圈和人类社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滥伐森林会使碳循环过程受阻,大气中碳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使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高,进而导致气温升高。(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形式流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