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节《气候》主备人课型新授分管领导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源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了解冬、夏季风的性质(干湿、温度等)特点;2、通过读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知道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3、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雨热同期等特征,并能分析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4、培养学生能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世界观,即分析季风气候的有利(主要对于农业生产)和不利(不稳定、台风等)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源地等方面的差异,知道什么是季风;分析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雨热同期等特征及其对于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2、难点:分析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雨热同期等特征及其对于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分析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学】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映我国的气候特征的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分布,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的影响下才形成了中国这样的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的,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台风视频。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有关台风的一段视频,其实台风是在季风气候下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那么什么是季风气候呢?要了解什么是季风气候,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季风。请同学们看图2.19和图2.20,看一下我国的冬夏季在亚欧大陆内部气压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由于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在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了高气压,相应的在海洋上形成了一个低压系统,夏季则刚好相反,一般的,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冬、夏季两者的风向有什么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冬季和夏季风向是观看视频。冬季是高气压,夏季是低气压。冬季——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来自亚欧大陆明显的不一样,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就将这种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发生显著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将在季风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那么接着请同学们看一下,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两者的源地分别是什么?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冬季风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于其所处的纬度比较高,并且发源于世界的冷源中心,因此,冬季风比较的寒冷干燥。它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内部,比较寒冷,夏季风来自海洋,比较暖湿。阅读材料,了解信息。如果冬季风的势力比较强大,常给我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寒潮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给我国带来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夏季风来自海洋,主要是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其水汽含量比较大,并且来自低纬,因此,比较暖和湿润。夏季风来自海洋含有大量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形成降水,为我国的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P39面的“阅读材料”锋面雨,看一下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首先,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所带来的;其次,主要是以锋面雨的形式形成降水;最后,我们还可以知道,雨带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说,每年4、5月份的时候,夏季风从我国的华南开始登陆,华南地区形成雨季;到了6、7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著名的“梅雨”季节;到了7、8月份的时候,雨带进一步推移到华北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这时就出现了伏旱天气。当然,夏季风也很不稳定,当势力比较强大的时候,雨带一下子就到了我国的北方地区,这样北方就有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饱受干旱的困扰,形成“北涝南旱”的局面,相反的,如果势力比较弱,就有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情况。【转折过渡】既然夏季风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那么大家想一下,夏季风在从海洋向我国内陆移动的过程中性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降水量)越向内陆受到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水汽含量当然也会越来越少,降水也越来越少,再加上我国西部(西北)距离海洋远,还有地形的阻隔,这样,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很小,我们就将这些地区划分为非季风区,将受到夏季风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就是从甘肃玉门以外的地区受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