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二十中等式与方程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等式与方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教学难点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正确区分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方法独立活动与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方程,方程与等式是什么关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检验方程的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你见过跷跷板吗?如果老师和你玩跷跷板会怎样?怎样才能平衡?2、你能用算式代表平衡的跷跷板吗?学生估计会说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师择需板书。3、学生给所举的等式分类。4、导出方程的意义,板书:方程。二、看书自学,领会意义看懂书上的例子想想:1、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方程,方程与等式是什么关系。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检验方程的解。三、小组交流,互查效果按照自学要点,小组交流,如有不懂,同学帮助;大家不懂,准备提问。四、师生交流,消除疑点1、教师按照自学要点了解。投影示题学生口答: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计算,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的()。解方程的依据是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2、投影示题学生口答:下面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35-X=1284÷12=74X-3249÷X=7450X=90069+X2X≥781.2<3xax+b=746m-4p=3y3、解方程并作检验:4x=6.4x÷16=5五、课堂练习,形成技能练一练1、2、3、4。其中1、2、3书上做,第3题讨论几种方法寻求答案。六、回顾总结,评价效果1、知识回顾;2、自我评价。七、课外延伸,拓展知识创造方程。思考: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方程,方程与等式是什么关系。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检验方程的解。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够熟练,多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