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通过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形式实现电子政务,交通运输部在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电子政俯方面取得显着成果,政府网站、公路出行服务、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交通统计信息系统等,有效提高了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协同工作模式。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充分提高协同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可以通过应用系统实现工作联动,实现互动机制,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电子政务协同工作系统通过政府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来提高办事效率,完成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协同工作,利用网格在资源共享、互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了多代理程序在处理任务、进程间的协同性和并行性的优势,把政府各职能部门组织成一个协同工作电子政务系统。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协同工作的系统,如网上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网上公共服务、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监督等系统。在行业领域开展了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和中日韩三国物流交换网络建设,在信息化促进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建设了水上安全联网管控系统、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中国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船舶船员“一卡通”等工程,大大提高了协同工作的水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网络基础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服务覆盖率大幅提高。政务专网建设:交通运输部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行业各单位的政务专用网络,网络覆盖涉及交通、海事、救捞在内的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并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政务网络真正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联通,形成行业政务网络平台,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互联网发展状况:按照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报告分析,网民规模稳步增长,每年持续保持近20%的增长率,总数已经突破5亿。国家三网融合的规划逐步落实,云计算应用广泛启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成熟推第1页共4页广(wifi技术)、下一代互联网进程加快(ipv6),网民通过三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广泛使用互联网,这为电子政务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民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既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基本条件也带来了压力。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是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据统计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1%,超过85%区县级超过85%。全国建设的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有4500个,都实现了信息化支撑,全国各类农村信息服务站总计愈100万个,覆盖率超过70%,总体而言,电子政务为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电子政务发展中信息管控的矛盾(舆情)日益突出网络舆情异常活跃。近年来,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奥运事件、艳照门、许霆取款事件……通过网络舆情传播放大,造成了广泛社会影响。政府部门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的公共危机。但是,部分网站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政府法规,大量播放、传播不良内容的信息。同时,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也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视听媒体传播其意识形态,宣扬西方“民主自由”,破坏民族团结,散布邪教和迷信言论的,对我国的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网络舆情与国家安全。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提高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由一个议论开始,并沿着若干级差从无序向有序逐渐递进或者消减的过程,因此及时监控、汇集、研判网上舆情,是引导公共危机舆论的重要前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目前,网络舆情正在成为行政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新形势下,在每次突发性事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