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一、概述危险点辩识及预控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确定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或手段,超前防范,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起重、高空、带电或临近带电体等危险性作业频繁,危险点较多,必须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才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开展了危险点辩识及预控工作,对强化施工过程安全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安全作业环境水平,减少和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司安监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措施,以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电力工程施工危险点辩识及预控工作,各工程项目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控措施。二、实施要点⑴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防范的意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安全21管理活动,危险点是可以辩识和预知的;通过有效地控制危险点,事故是可以避免的。⑵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事故的超前防范,基础是对施工作业全过程中的危险点进行辩识、分析、评价,关键是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⑶危险点的辩识和分析,主要依据是《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紧密联系实际的施工状况,并结合各类事故教训进行。⑷在危险点的辩识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危险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危险点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是:首先预防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因素(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等);排除施工场所的危险因素;处置危险因素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危险点控制措施包括: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以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能,消灭危险因素;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并采用安全教育32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等。危险控制要突出作业和操作的全过程,特别要强化现场执行和监督的落实,以书面的形式使危险预控措施得以确认,使现场每个人清楚危险点的所在和应采取的预控措施,并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责任制保证执行和监督到位。⑸危险点预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各工程项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⑹危险点辩识和分析控制要与安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安全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一、评价方法危险点辨识工作中,我们对所有的公司的安全与施工管理、施工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及施工环境进行风险评价。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析我们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下面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介绍。4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obRAskAnalysAs,LEC)1.1方法介绍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Albert.F.KA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q1Q1+q2Q2+¿⋅¿+qnQn³1(式3-1)54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1.2取值原则L、E、C的取值原则分别如表3-2、3-3、3-4所示。表3-2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的分值分值事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