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税收与和谐社会建设政府、税收与和谐社会建设叶子荣冯莉摘要: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用更宽阔的视野考察税收。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税收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的分析,认为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理念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运用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对已经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的几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及改革构想:降低宏观税负、做优增值税、做强个人所得税。关键词:和谐社会税制改革做优增值税做强个人所得税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税收可能是一个最能引人关注的问题。税收分配及其调控直接关系到国民收入在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分配的关系:老百姓个人及家庭的收入多少及其分配格局;企业的收入多少及其生存发展和吸纳就业能力;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和宏观调控能力。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牵连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人们更是要戴上“和谐”的显微镜来观察税收。现在,我们很难就税收论税收,税收部门也很难在系统内部关起门来讨论税收,需要走出税收理论小圈子,走出税务部门系统,面向宏观经济运行、面向全社会探讨税收问题。税收制度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纽带,政府干预经济运行主要是通过财政税收政策调整来实现的;政府以税收为经济支撑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反映其制定者----政府的理念与形象。由此推论,税收的和谐与否足见政府理念的和谐与否,并反馈经济运行的和谐与否;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政府也需要和谐税收。我国近几年来的税收运行情况已经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国税收收入从1994年的5217亿元起,每年增长增1000亿元。1999年税收收入总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1.5万亿元大关;2008年增收3000亿元,达到两万亿元;2008年增收了5256亿元,达到了2.5万亿元,增长了25%,比9.5%的gdp增长率高出15.5个百分点。如第1页共8页果税务机构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的话,其增长幅度和增长额会更加惊人。金人庆2002年组织编写《中国当代税收要论》的时做过这样的预测:2008年中国税收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预测“十一五”结束的时候中国税收收入将高达3万亿元到3.5万亿元,现在看到这个预测已被打破了。原预测3万亿元是“十一五”末才能实现,现在看来,2008年就有可能突破3万亿元大关。到“十一五”结束的时候,如果税制格局不作大的调整,以年均增长10%的最保守估算,我国税收收入有可能达到5万亿元,其占gdp的比重可能达到25%左右。10年前,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1%;税收收入总量也不过5000亿元左右,政府为提高“两个比重”费尽心机;10年后的今天,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9%,2008年的税收收入达到了2.5万亿元。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宏观税收负担及其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影响,审视现行的税制及其结构的科学性,审视税收分配及其运行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吻合度。可以说10年来我国税收状况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世界银行1994年随机抽样50个国家、并按人均gdp水平分四个组别的税收统计资料表明,高收入国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左右;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为28%左右,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为17%左右,低收入国家为21%左右。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在1996年最低是10.18%,2008年达到了19%,1.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上升。这个态势表明,2008年势必突破20%。这是在我国还没有开征社会保险税、存在大量的非税负担的情况下的水平。如果加上社会保险税因素,加上非税收收入,加上没有纳入预算的其他收入,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很快将达到甚至超过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显然,我国税负偏重。特别是和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相比,纳税人的负担更重。目前,我国2.5万亿元的税收收入规模对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究竟能够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个人收入分配的和谐。国际上流行的说法是:基尼系数为0.3是比较理想的收入分配状况;0.4为警戒第2页共8页线;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对于我国的基尼系数,各种调查有不同的结果。2008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的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