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共10页企业年金,看好保险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叶莹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我们理解的企业年金,是2000年国发42号文件明确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与管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的部分,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逐步转变的重要形式之一。后者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资本市场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年金的资金运用极其相关的保障水平;其二,企业年金的规模大小极其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在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关系中,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方面,寿险公司一向是企业年金市场的经营主体,企业年金的运作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规范管理,实现保值、增值;保险公司需要通过为年金提供服务来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占领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寿险公司与资本市场的接触更趋向“亲密”。可以说,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离不开保险公司(寿险公司)的参与。一、保险业缘何盯准企业年金1999年,中国不可避免地迈入老龄社会。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得未富先老的社会迅速到来,发展中的新兴的中国市场经济将难以背负沉重负担。在未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老年人口的比例在中国将远远超过联合国定义“老年社会”的7%的底线达到23%左右。到2050年,将有3.3亿的中国老人,其中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亿以上。第11页共10页第10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1页共10页然而,基本养老保险却入不敷出。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也只有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不到1/10,可以说,运行不规范和财税支持政策不到位制约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目前统筹帐户体现现收现付功能,采用代际转移,追求的是相对的公平。要其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在工作,去养活领取养老金的人,这将会给年轻的工作者带来无法接受的高额的养老金负担。而个人帐户体现的是个人的终身积累,追求的是效率。统帐结合模式在没有设立防护墙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部分积累模式,老龄化加剧致使个人帐户已经部分空帐运转;而建国后计划经济留下的巨额基本养老保险的隐形债务一时难以充实。另外,全球经验表明,迅速增长的企业年金为主构成的多支柱模式能分散养老金体制风险,稳定社会,确保经济安全。这里既有美国的401K,也有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superannuation)。中国的经验在此再次与国际经验吻合,即企业年金最早发端于企业(或行业)自保,其后出于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和对资金保证回报的需要由保险公司独家经营,从而所有金融机构开始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各功能的划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养老金持有人服务。这块业务却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企业年金市场启动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积极拓展企业年金市场既是保险业的责任,也是保险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的保险业多年来一直参与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开拓,近年来在企业年金市场上表现也很积极。从行业比较来看,保险业是所有行业中最为活跃的,而主要原因,除了多年来已经积累的一定经验外,还有就是寿险业务和养老金业务的同质性:都是长期业务,负债都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都需要精算技术的支持。因此,毫不奇怪,西方习惯称这二者为“契约性储蓄业务”,把寿险公司和养老金公司称为“契约性储蓄机构”。随着企业年金领域新问题的出现,“中国企业年金应该选择何种模式”的问题开始显现。第12页共10页第1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2页共10页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于企业年金资金安全的考虑,倾向于选用信托模式。但是企业年金的实质是养老金个人帐户积累部分的保值增值功能,在企业年金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率的平衡间,比如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如果保险契约的方式对确保它们安全的同时还能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就应当允许这种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