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传》读后感——艾森豪威尔一口气看完蔡赓生写关于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我深受感触。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少的优点,更何况伟大的人物:——善于不断学习,丰富才智1896年9月,丘吉尔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驻防。"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他把打马球以外的空闲时间主要用于自职业发展与教育学。他请母亲给他寄些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书来"。他母亲给他"寄来了大包小包的吉本、麦考利、柏拉图、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各种经典名著"。然后,他开始了"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的苦读生活。没上过大学的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经典名著中吸收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也使他逐渐形成了某种人生信念"。"此外,在写作的风格和用笔技巧上,丘吉尔也受到了吉本、麦考利等大师的深刻影响"。"出于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丘吉尔还请母亲寄来一套《政治年鉴》,以使自己了解当时国内政治生活的现状"。(《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他"曾就演讲技巧问题向美国民主党领袖、著名演说家科克兰请教"。而这为他后来进行选举和为鼓舞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志,所做的出色演讲分不开。(《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记得有个"著名"的"三八"定律: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充电,八个小时睡觉。学习,不断地学习。——善于利用资源,抓住机遇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时仅次于首相的最重要的大臣职位--财政大臣。祖先和父辈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很多资源。1895年10月,作为骑兵中尉的丘吉尔轮上了一次休第1页共10页假。"他决定利用这次休假,和同事巴恩斯中尉一起,到正在发生激烈战斗的古巴去亲身体验一下'传奇般的生活'并获得实际的军事经验"。"为了使这次旅行得到国内军方的正式批准,丘吉尔还专门拜访了陆军元帅"。而这位元帅"很怀念过去与伦道夫勋爵结下的友谊,马上单独接见了这位军阶极低的中尉",伦道夫·丘吉尔就是他的父亲。交谈之后,"不仅批准了他们的计划,还交代情报部,结果把丘吉尔他们去古巴的旅行安排成为一次公差:情报部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西班牙军队当时使用的新式枪弹的情报"。总的说来,"古巴之行收获还是巨大的",他们"被授予了西班牙红十字勋章",并"得到上流社会中许多人的赏识"。懂得利用这些资源还不行,还要懂得利用自己所掌的资源。1924年,丘吉尔担任英国的财政大臣,他从小就对数学没有兴趣。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泰勒曾写道:"丘吉尔,这位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对财政一窍不通,竟成了财政大臣。"而"丘吉尔深知自己对经济和财政所知不多的弱点",所以他找了"庞大的财政问题专家班子作顾问"虽然在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下,难以避免地犯了"集体错误","而他的个人才干和品格魅力,则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一窍不通的财政大臣》)合理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往往会使工作事半功倍,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财有道,生活从容作为马尔巴罗公爵的后人,丘吉尔从来就没有节俭过日子的意识,而她的母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欠下很多的债务。但这些对丘吉尔来说,"并不担心无力偿还"。(《桑赫斯特军校毕业的骑兵中尉》)早在1895年"古巴之行"时,他就"和伦敦的《每日纪事报》社联系,希望作为该报的随军记者为该报撰写战地通讯",以获得稿酬。之后,他一直为多家报刊杂志撰写战地通讯。仅1930年一年中,他就"为《每日电讯报》等报刊杂志撰稿40余篇"。不仅如此,从没停止过写书。1927年,他从南非回到伦敦后,以"已经发表的战地通讯为基础,再充实一些新材料加以编撰,很快就写出了有关南非战争的两本专著"。"这两本书的版税以及此前写书和战地通讯的收第2页共10页入",加上"进行演讲的收入"使他有了"一笔相当大数额的财产","至少在近几年中不愁衣食"。(《南非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写了包括《马尔巴罗传》在内的26部共45卷(本)专著。写作的大量文章和书籍,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