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解决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2、时间分布特点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5、灾害的严重后果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教师教、导过程设计【讲授过程】一、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P30。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P30。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探究,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图2.8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通过分析图可以发现:(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结论: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探究活动:结合图2.7和图2.8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中人口、经济、财产有什么不同。如有同级地震,灾情会有什么不同?(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案例①、案例②探究活动:①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吗?②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③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④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通过案例的阅读及探究活动能够了解到:①我国地震的强度大;②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③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图2.11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通过阅读图2.11可以发现:自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