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用好语文课前预习卡成师附小王霞(一)从预习到“预习卡”案例说起“预习”,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不陌生,它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一个“作业”。学生预习是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运用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能力,自己尝试提前思考、自主学习。预习对教师而言,是进入一篇新课文教学所必需的,是教师落实为学而教的基础,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是完成这“作业”的人也分好几类:有的从不预习,每天心安理得地听课;有的偶尔预习,还“走马观花”;有的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有的坚持认真预习,并及时想办法主动解决问题。显而易见,这四种不同预习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最终导致了学生个体在学习时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去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学生们正上四年级。开学初,好几次检查他们的预习作业,我总能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语文书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或只是简单地勾画了生字词,标示了自然段。问其原因,他们不是遮遮掩掩,就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王老师,我已经读过课文了。”“大概他所说的‘读过课文’就是预习的全部吧。”我在心里猜测着可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预习要求不明确?是自我预习习惯、方法的缺失?是预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还是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或者他们以为老师不会检查,因而……?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感觉到老师口头布置的预习作业已被学生大打了折扣。为什么预习作业会这样低效呢?我急于想弄明白学生们到底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于是投放了对预习研究的调查问卷。这次调查问卷如下关于语文预习的调查问卷班级姓名亲爱的同学们,“预习语文”对许多同学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最多了解一下主要内容,便以为是预习,结果与老师要求的相去甚远。升入四年级以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课前有质量的预习,给你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今天,我们三位语文教师想与大家聊一聊“预习”,听一听来自大家心底最真实的声音,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分享学习成功的经验。请你认真填写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实话实说,好吗?谢谢!一、选择题1、我认为:()(A)不必预习,照样可以上课;(B)预习后都明白了,再听课就没意思了,纯属浪费时间。(C)预习后再来听讲,可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能使听课收到较好的效果。2、我属于第()类学生。(A)从来不预习,没有这个独立自学的习惯。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B)课前只进行浏览性预习,一般属于“走马观花”一类。(C)边预习边思考,记下问题,带着问题听课。(D)坚持认真预习,预习时有问题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如主动请教他人等等)。二、笔答题1、我的预习习惯和方法是:2、我在预习中的最大问题或困惑是:三、家长评价分析如下发放完调查问卷后,我很快收到了填写好的56份问卷,从统计数字中得出:学生选“从不预习”0人;选“浏览性预习”16人,占总人数28.5%;选“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30人,占53.5%;选“要预习,有问题及时请教他人”10人,占17.8%。(数据反映情况比较好,但在具体的课堂上我常常感到教学的回应不够,可能不排除有同学没有实事求是。)另外,就从这张调查问卷中,针对学生预习提出的最大问题,我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各不一样。例如:(选取部分样本)这是学生最原始记录的摘要,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学情分析呀!我仔细一琢磨,发现学生对预习的掌握的确存在问题,它需要老师给予很大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其实,只要我们认真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关注的问题大致分为五类:·对文中的生字、个别的词语和语句理解有困难;·在查找与课文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时比较有难度;·对文章质疑的能力比较弱;·不知道如何进行个体的深入研究学习;“我”最大的问题或困惑是:S:有许多生字不会认,有的词语很难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