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的科学,亦即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的排泄的规律,特别是研究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数量规律。第一节药物的转运一、药物跨膜转运方式药物进入机体吸收后到达作用部位引起的药物效应,最后从体内排出,都要通过机体的生物膜。实际上,这一过程是药物的跨膜转运。(图1---1)生物膜是细胞浆膜及细胞器膜结构的总称。它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等物质组成,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膜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各种生理机能的球形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包括酶、“泵”、受体、载体或贯穿膜内外的离子通道----膜孔等。被动转运是药物顺浓度差向膜对侧扩散或滤过,又称“下坡”转动。药物依其脂溶性的大小通过双分子层脂膜,脂溶性越大,越易溶于液态脂质中,越易扩散。绝大多数药物以这种简单扩散进行转运。通过膜孔转运称为滤过,受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越小越易滤过。超过一般细胞膜膜孔直径0.8nm的药物分子则难于滤过。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球膜膜孔达6—12nm,又有外力促进时(如血压或水静压的影响),滤过速度更快。以上转运都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还有一种不耗能,但需要特殊载体的顺差扩散,称为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及核苷酸靠这种转运方式进入细胞,速度增快10----10000倍。但易化扩散虽分属于被动转运,却又是不同于简单转运的一种特殊转运。(图1---2)主动转运又称“上坡”转运。这是药物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即药物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它需要膜中的特殊载体,并为之提供能量。这种载体被认为是一种蛋白质成分或脂蛋白。它具有特异选择性,转运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两种类似的药物都由该载体转运,则彼此间转运出现竞争抑制。转运电解质(k+、Na+、Ca+、Cl-、I-等)常称为离子泵,如钠泵、钙泵等。主动转运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自肾脏排泄影响较大,而与吸收关系较小。此外,还有些药物可经过胞饮作用来转运,如某些蛋白质或固体微粒可以通过细胞膜凹陷向内形成小泡,而进入细胞内。胞饮转运也是一种耗能的主动过程。二、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一)胃肠道外的吸收通过各种注射或吸入方法给药的吸收。静脉注射是直接把药物注入血液循环,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表现药理作用。挥发性药物或气雾剂通过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吸收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皮下或肌肉注射时,透过毛细血管壁吸收。毛细血管壁是一多孔的类脂质膜,膜孔较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大,多数药物都能顺利通过,吸收较快。脂溶性药物以简单扩散通过为主,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药物的小分子或离子则通过膜孔----通道而吸收。不溶解的固体药物的微粒则可能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少量大分子蛋白质可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被消化而吸收。注射给药的吸收速度与溶性有关。不溶性制剂,如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混悬液吸收较慢,注射油剂在局部形成一个小贮库,吸收也较慢,但作用持久。同时,注射部位毛细血管丰富程度和血循情况也影响吸收的快慢。如休克时必须静脉注射给药,否则吸收缓慢,又不完全,会贻误病情。(二)胃肠道的吸收胃肠道是动物体营养物质的重要吸收部位,也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胃肠道粘膜也是类脂质膜,内服的药物以被动转运方式透过胃肠道粘膜而吸收。脂溶性药物或非解离的药物可通过简单扩散而吸收,而解离的药物则难吸收。绝大多数药物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在体液中总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混合存在。由于非解离型多属于脂溶性的,因此,易于通过细胞膜;而解离型较难溶于类脂质,故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其吸收速率与药物本身的解离度有关。根据酸碱离子学说,药物的离解度又受体液的ph值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吸收速度的快慢。(图1---3)各种动物胃内的ph值差异很大,马为1.13---6.8;牛、羊瘤胃为5.8---6.5,真胃接近3;猪、狗和猫可达1---2。故弱酸或中性药物在猪、...